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录

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录

一卷。文素松撰。素松萍乡(今江西萍乡县)人,文廷式之子。著有《瓦削文字谱》,已著录。此石於民国十九年出土於洛阳,分上下二段,共八百余字。上段归素松所藏,正面十二行,自《易经·下经》之“家人”至“归妹”共十八卦。背面18行,兼有“文言”和“说卦”这二传的内容。总计496字。下段归于右任所藏。素松所藏此碑,据鄞县马衡考定,为京氏《易经》,这说明熹平石经所取的是今文经。此残碑是出土熹平石经中存字较多的一块。上虞罗振玉印《汉熹平石经集录》,已采入此残碑。素松此书上列原碑影印本,下列拓片影印本,甚明显可据。只是他所写的校记既有差错,又未能与今本相较,不足取。有文氏思简楼印本。

猜你喜欢

  • 平山文集

    八卷,《诗集》八卷。明何涛(约1540年前后在世)撰。何涛,字仲平,江西广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年(1525)举人。授安庆府推官,不久即弃去。著有《平山文集》。是集凡八卷。诗集亦八卷。何涛为人耿介,

  • 圣学大成

    无卷数。清孙钟瑞(生卒年不详)编。钟瑞字子麟,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本书收抄杂录明代理学家曹端、金等八十五人论师道讲学之言论,并将他们分为朱罗学派,陆王学派,其用意本善,欲从中调停两派纷争。然而两派各

  • 同时尚论录

    十六卷。明蔡士顺编。蔡士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江苏苏州人。由国子监生官福建按察司照磨。此录成于崇祯十年(1637)。所辑皆东林诸人诗文。以科目先后为序,始万历二年(1574),终崇祯四年(1631)。

  • 庄子故

    八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宋人研究《庄子》者,曾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将《让王》、《盗跖》、《说剑》、《渔父》等四篇定为伪书。马其昶作《庄子故》据宋人之说而将如上四篇移于末卷而不加注释,又

  • 字考启蒙

    十六卷。明周字(生卒年不详)撰。周宇字必大,西安左卫(今属陕西)人。嘉靖己酉(1549年)举人,官户部主事。这是一本正字的书,分为四考:正形、殊音、辨似、通用。前三门以《洪武正韵》分部编次,惟“通用”

  • 陶靖节年谱

    ①一卷。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洛阳人。淳熙进士,历罗田令、国子学。录有《古周易》、《洪范辨图》、《汉书刊误补遗》等书。此谱考证多有精当之处。如陶诗《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始室丧其偏”句,据《礼》“三十

  • 方舟集

    二十四卷。宋李石(约1177前后在世)撰。李石,本名知几,后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资阳(今四川资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李石为学问气节之士,少好学能属文,曾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1162),

  • 南汉书三种

    八卷。清吴兰修(生卒年不详)撰。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县)人,嘉庆举人,官信宜训导。关于五代十国之史书多有流传,惟南汉胡宾王《刘氏兴亡录》,原书久佚,吴兰修博采群书,仿古史体例,以年为经,以

  • 书经札记

    无卷数。清顾昺(详见《周易钞》)撰。《书经札记》一书取明陈第《尚书疏衍》之说,认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冠以古文今文辨,对诸家考证予以反驳,而以《大禹谟》、《咸有一德》诸篇中某些文句较为古

  • 一斛珠传奇

    二卷。清程枚(约1808年前后在世)撰。程枚字时斋,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人。海州板浦监生。两淮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删改古今杂剧传奇,以黄文旸为总校,程枚和凌廷堪皆任分校。此传抄本未著撰者姓名,据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