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五代两宋监本考》条),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曾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任教于湖北农业学堂和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著有《静安文集》。三十三年(1907年)任学部所属图书局编译各词馆协修,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后曾任学部总务行走,旋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随罗赴日,以遗老自居,1916年返回上海,在英人哈同所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主编《学术丛编》。从1913年起,从事中国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历代石经及敦煌所出唐写本,并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亦有较深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生平著作计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某些考证文章增汇编为《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系据甲骨文卜辞考证王亥、王恒等先王诸事,引据考证详实。在此之前,有罗振玉撰写了《殷墟书契考释》,始于龟甲兽骨卜辞中发现“王亥”的名字,后来王国维读《山海经》及《竹书纪年》,才知王亥乃为殷商的先王,与《世本·作篇》中的“胲”、《帝系篇》的“胲”、《楚辞·天问》中的“胲”、《吕览》中的王水,《史记·殷本记》中的“振”,都是一个人,此后继王亥外又得“王恒”一人,乃是《天问》所说的“恒秉季德”的哪个王恒,而甲骨文中的“季”则是《天问》中的冥。至此,对先公事得到证实。另外又考证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的情况,并以卜辞甲骨文字中,证实殷商时人们对于已立为王或未立为王的、在祭祀时共同看待的史实,考证渊博翔实。至此文出,乃开创研究甲骨、卜辞之学术,在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西学者公认的一大盛事。此书有广仓学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遂初堂书目

    一卷,南宋尤袤撰。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谥文简,江苏无锡人。著名目录学家。自幼聪明好学,嗜书成癖,绍兴十八年(1148)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名,历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枢密院正兼左谕

  • 白茅堂集

    四十六卷。清顾景星(1621- 1678)撰。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少年时代博闻强记,尤喜读经史,善做诗文。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淀湖,入清,屡征不出。后因举荐“博学鸿

  • 辟毛先声

    四卷,附录一卷。清蒋元(生卒年不详)撰。蒋元字大始,浙江乍浦(今平湖县)人,少时经商,后补诸生,卒年六十余。蒋元研读《近思录》有得,于是大量阅览先儒著作,辨析异同,折衷于朱熹。笃信张履祥之说,认为程朱

  • 安顺府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常恩修,邹汉勋、吴寅邦纂。常恩,字沛霖,长白人,道光进士,邹汉勋详见《贵阳府志》。吴寅邦,贵州永宁人,道光拔贡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常恩守是邦,因志缺,而吁集绅耆采择资料,

  • 建始县志

    四卷,清袁景晖修。袁景晖,字龙溪,河南光山人,举人,官建始知县。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初知县吴李芳创修县志,粗备修举。二十四年(1685)知县武令模续修,草创成篇,采择不精不详。四十三年(1707)知

  • 潞安诗钞

    十六卷。清程之玿、常煜辑。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编分前后两编。前编为程之玿集,后编为常煜集。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对原诗重加抉择,细酌去留,详注其里爵出处。信者因之,疑者阙之

  • 数术记遗

    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168-188年)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广雅疏证

    二十卷。前十八卷为清王念孙著,后二卷署“引之述”,盖念孙存其子习业之说。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又作石渠),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乾隆四十年(177

  • 道山清话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不知何人。跋语称:大父国史在馆阁久,多识前辈,著《馆秘录》、《曝书记》,与此而三。兵火散失,近得此书于曾仲存家。末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宋史艺文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