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轩集
十卷。清王曰高(约1673前后在世)撰。王曰高,字登孺,一字北山,号槐轩,生卒年不详。茌平(今属山东茌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为给事中,历十七年多有建白。著有《槐轩集》。是集为王曰高诗文合集。凡十卷,诗文各五卷。曰高善诗曾与王士祯兄弟多有唱和。耳孺目染,其诗格虽与士祯兄弟日近,然终不能及。其亦能文,但文逊于诗。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卷。清王曰高(约1673前后在世)撰。王曰高,字登孺,一字北山,号槐轩,生卒年不详。茌平(今属山东茌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为给事中,历十七年多有建白。著有《槐轩集》。是集为王曰高诗文合集。凡十卷,诗文各五卷。曰高善诗曾与王士祯兄弟多有唱和。耳孺目染,其诗格虽与士祯兄弟日近,然终不能及。其亦能文,但文逊于诗。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七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间罗振玉编。是书所收,大半为清代王氏父子未刻稿,是罗振玉居天津时购得,并将其三世遗文编录成书。第一种为罗振玉编《高邮王氏六叶传状碑志集》六卷,有助于了解王氏家族史。其余六种为清
五种,六卷,附录一卷。明王光鲁(生卒年不详)编纂。王光鲁字汉恭,淮南(今属安徽省)人,对历史地理学等颇有研究。五种为《历代地理图》、《历代地理直音》、《历代事变图谱》一卷附《古今官制沿革图》、《古语训
九卷,民国胡仁修,李培枝等纂。胡仁,字寿良,珉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阳县知县。李培枝,邑人,清拔贡。明万历县令詹淑创修志乘,纂辑舆图志一部。后毁于兵燹。迨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陈世盛又
六卷。清王文清(见《考古略》)撰。明嘉靖年间赵钱曾编撰《古今原始》十四卷。以历代帝王编年纪载,分别记录其事之自始。王文清认为赵釴的《古今原始》自天皇氏至阴康氏荒渺无稽。将此删削,然后依据《圣经》确定为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
一卷。清陈履和撰。履和清中叶云南人,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崔述(详见《孟子事实录》)门人,刻有崔述遗书88卷。此书所记即崔述事迹,尤详于崔氏任福建罗源、上林知县时的治绩。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十卷。清贾铉(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贾铉,字玉立,号可斋。该帖无刻石年月,也不标明卷数,但在各卷首或在题下、或在首行、或在第一帖之下,有“百石堂藏帖”的长方印。贾铉精于鉴藏,与清代著名画家周亮工、
一卷。汉代申培撰,清代王谟辑。王谟生卒年不详。本书收集了典籍中关于鲁诗的说法共六十一条,虽不完备,但颇有价值。据《汉志》记载,申公《鲁故》原有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汉志》又称,“汉兴,鲁申公为
一百六十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生平见于《宛雅》辞目。杨慎曾编成《赤牍清裁》一书,自《左传》至六朝,仅八卷。王世贞增益之,讫于明代,为六十卷。本书仍遵杨慎之旧,起周、秦迄陈、隋,凡长篇短幅,采录无遗,卷
十卷。清王曾祥(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曾详,字麟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末诸生。与厉鹗、金农相唱和。本集前五卷是诗,后五卷皆杂文。“静便斋”取自谢灵运“还得静者便”句,由此而命名。卷前有雷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