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榕村语录

榕村语录

三十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各注于诸条之后。书中经书总论与论《四书》者八卷,论《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九卷,论宋六子、诸儒、诸子、道统者三卷,论史者一卷,论历代者一卷,论学者二卷,论性命理气者二卷,论治道者二卷,论诗文者二卷,末附韵学。光地于律吕、算术皆所究心,而是书则一语未载。李氏之学源于朱熹,而能有所变通,不拘于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辨明其是非得失。其经书总论谓“孔子之书,如日月经天,但看尊之则天下太平,废而不用,天下便大乱”,“孔子六经,字字可信”。其论《孟子》,谓“仁、义、礼、智者,性也;事亲、从兄者,道也。性在内,道在外。性之理似乎虚而难见,故指其实而可循者”,“程朱分理与气说性,觉得孟子不是这样说,孟子却是说气质,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气,倒像理自理,气自气一般。气中便有理,气有偏全,理即差矣”。其论性谓“王阳明说万物一体处,言见赤子入京,恻然极之,是赤子一体也”,“论皆极精”。又谓“性之不明也,虚斋、整庵欲于气之曲折处见性,姚江以昭昭灵灵言之,皆难以口舌争,须知气不过运动,神不过知觉,而所之理乃性也”,“程子称形而上下为截断分明,朱子言太极阴阳当离合观,可谓精切”,“姚江以一段灵明者为性,虽少近理,然所见乃心而非性也”。其论理气,谓“先有理而后有气”。其论性与理之关系,谓“程子言性即理也,今当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则以习为性,而混于善恶,以空为性,而入于虚无;不知理之即性,则求高深之理,而差于日用,溺泛滥之理,而昧于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无妄也;理即性也,是万物之皆备也”。其观点基本与程朱一致。李光地为清初宋学代表人物之一,此书为其代表作,全面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该书有《榕村全书》本、《四库全书》本、《李文贞公全集》本等。

猜你喜欢

  • 重刊说文解字

    十二卷。明陈大科(?-1625)校刊。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后出总督两广,卒赠兵部尚书。此编首列其序,次列许慎自序、许冲

  • 全体新论

    十卷。秦西合信(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前有咸丰元年(1851)作者自序,序中自称来华多年,施医之余,便学习汉文,得华友陈修堂相助,乃集西方医谱,参互考订,删繁撮要,编成此书。书分为三十九部分,其内容主要

  • 辨定祭礼通俗谱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

  • 韵辨摛要

    一卷。清徐郙撰。郙字颂阁,江苏嘉定县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赐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书成于同治七年(1868年)秋,其识语略云:客秋典试豫省,每得佳卷,

  • 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

    十卷。明熊宗立(详见《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撰。此书成于明正统五年(1440),内容主要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和陈文中《痘疹方论》类证注释,疏源导流,融会贯通。卷一至卷三为论证,共三十九篇,每篇均有

  • 溟池集

    十六卷。明张文柱(约1603年前后在世)撰。张文柱字仲立,江苏昆山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官临清县知县。著有《溟池集》。此集共十六卷,前七卷为诗、赋,后九卷为杂文。每篇之下,均标明

  • 钜文

    十二卷。旧本题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本集杂选经传及古文词,分宏放、悲壮、奇古、闲适、庄严、绮丽六门,仅八

  • 弁山小隐吟录

    二卷。元黄玠撰。玠字伯成。慈溪(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清苦力学,无所不通。周游西湖,东吴兴山水,因卜居弁山。《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唯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劝

  • 周易乾凿度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周易乾凿度》有郑康成注与《乾坤凿度》本二书。晁公武一并指为仓颉修古籀文,误并为一本。《永乐大典》便合加标目。考之《宋志》,有郑康成注《易乾凿度》三卷,但不及《乾坤凿度》

  • 李刚己先生遗集

    五卷,《附录》一卷。李刚己(1871-1914)撰。李刚己字刚己,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从学范肯堂、贺松坡。清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闱艺初出,合肥李文忠公见之,惊曰:“此人材器闳远,异日当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