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补注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洪氏好古博学,终身不离书本,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议》、《系辞要旨》、《古文孝经序》、《楚辞补注》及《考异》等。此书所以称“补注”,是因为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对王氏说法在义理上加以阐发、引申,在名物训诂上加以考证、辨析,并纠正《章句》之疏误,补充《章句》之不足,故称《楚辞补注》。它是解释《楚辞》较早、较有价值的注本,朱熹撰《楚辞集注》多取其说,故此书在研究《楚辞》专著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对此书撰写过程有详细叙述:“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书成,又得姚延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后。其后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洪氏参校本有二十部左右,并逐步完善,可见其用力勤恳、态度严肃认真。此书兼载《释文》(亦称《楚辞释文》,今佚),《考异》一卷附《释文》后。今流传本无《考异》,其内容已分散编入《补注》之中。《补注》撰写体例为:先列王逸注文于前,再以“补曰”,表明是洪氏补注部分。此书的学术、文献价值是:一、在《楚辞》校勘、订正上,取得很大成就。至洪氏时代,《楚辞》已流传千余年,几经传写,异文脱简,纷然杂陈、莫衷一是。洪氏参考多种底本,精心校订,力图再现古本原貌。如注《抽思》“愿荪美之可完”句时,曰:“‘完’一作‘光’”。比较二字,“光”与上句“亡”协韵,今多以“光”为是。对《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曰:“一本有些二句,王逸无注;至下文‘羌内恕己以量人’,始释‘羌’义,疑此二句后人所增耳。”此说甚为合理,并为后世研究者所认同,以此二句为衍文。二、《补注》一书依据底本赅博,征引宏富,保存了唐代以前及洪氏同时代今已失传的《楚辞》著作中的若干遗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郭璞(晋人)所注《楚辞》,徐邈(晋人)的《楚辞音》均佚,《补注》多次引用;时人鲍慎思鲍钦止之说亦有所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楚辞释文》的征引。《释文》为古本,今佚,由于洪氏的征引,保存了不少极为珍贵的资料。今人游国恩将《补注》所引《释文》,逐条摘录,得七十七条,使后人得见《释文》之一斑。三、对屈原品格,给予很高评价,对贬损屈原之说,给予有力批驳。在《楚辞补注·〈离骚〉后序》中说:“余观自古忠臣义士,慨然发愤,不顾其死,特立独行,自信而不回者,其英烈之气,岂与身俱亡哉!”对班固称屈原“露才扬己”,颜之推诬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的妄言,严斥为“无异妾妇儿童之见。”《补注》也有失当或牵强之处。有的是承袭王逸的误说,将《离骚》的“椒专佞以慢慆兮”的“椒”,解为楚大夫子椒,是极不当的;有的纠正王说,反更显错误,如《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之“帝子”,王逸解为“尧女也”,尚能接近作品原旨,而洪氏却说:“帝子以喻贤臣”,反而更违诗意。版本有“宋刻本,十七卷,《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原项元汴家藏而入内府,今不知归何处。明复刻宋本,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图书馆藏。清康熙元年毛氏汲古阁刻本,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杭州大学皆有藏。清后有多种版本。今见普及本为中华书局编辑部据汲古阁刊本,1981年标点排印,白化文等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化机会参

    见《化机汇参》

  • 求一算术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缉古算经细草》)撰。张敦仁读秦九韶《数学九章》知大衍求一术为中算至精成果,但仅见于秦书,然秦书无刊本流传而少为人知。为普及大衍之术他撰写了《求一算术》(1803年)。其书上卷分“

  • 音学十书

    清江有诰撰。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无意举业,遂专志古学,杜门著述。尚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古韵总论》、《音学辨讹》、《江氏字学叙录》、《唐

  • 四书论

    清王伊编辑。是书专辑四书题论,自唐至清凡百篇,不分卷。始于愈韩颜子不贰过论,终于阙名乡原论,系从诸家文集录出。有就一书或一篇为题者,如中庸论,二孟总论,乡党论之类;有就一人一事为题者,如舜帝无为论,泰

  • 左传人名备考

    不分卷。清赵宗侃撰。宗侃,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该书考证《左传》中的人名,对于同名异人、异名同人尤加注意。该书有清道光己酉(1849)凤樵书屋刊本。

  • 论语正义

    二十三卷。清刘宝楠(1791-1855)撰。宝楠字楚桢,江苏宝应人。著有《释谷》四卷、《汉石例》六卷、《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隄工录》六卷、《愈愚录》、《清芬集》十卷、《宝应文征》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冲虚至德真经

    见《列子》。

  • 寿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钟沛修,陆铭一纂。钟沛,乾隆年间任寿昌县知县。陆铭一,县儒学。《寿昌县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山川、风俗、田赋、户口、坊乡、城池、桥渡

  • 谷音

    二卷。元杜本(1276-1350)编。杜本字伯源,江西清江人。元武宗、文宗均召而不仕。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又称疾归。人称清碧先生。有《清江碧嶂集》,此集卷末有张榘跋称:右诗一卷,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