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桃源洞志

桃源洞志

不分卷。清释兰岩撰。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30里,洞在半山腰。全志不分卷,内容为:图说、途胜、陶潜《桃花源记》、明清人游记、序、辩论、说、考、赋、书、修建、洞略、碑刻、诗。此志体例杂乱,是山志中最劣者。《桃花源记》,是陶渊明遐想得一地如桃花源以避尘世,最初并非指为仙迹。则韩愈《桃源图》诗记:神山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此诗渐被后人流传。刘禹锡《游桃川》诗也证实了桃源显神,实为唐代。清陈瑾《游桃源洞记》载,袁石极赞该洞,看山如看美人,只取其态不其取色。则桃源洞自是仙迹,不必山水俱佳。考远宏道,由绿萝至桃花源记:从江上望绿萝山如刀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住,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及入桃花洞,一无所有,唯有百级石磴,苍寒高古。据此看袁石所称者,是绿萝而非桃源洞。又朱谋玮《水经注》载《御览引水经注》载:绿萝蒙幕颓岩临水,实钩渚渔咏胜地,其迭响若钟声,是神仙之所居。绿萝驰名来由已久,而桃源洞,决非渔人所入。因其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景象平安,又有良田美池,叠竹之属,仿若仙境。

猜你喜欢

  • 古谣谚

    一百卷。清杜文澜(1815-1881)辑。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曾官江苏道员和两淮盐运使。工于词,著有《采香词》、《词律校勘记》。据《古谣谚》载刘毓崧序,知此书辑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以前。

  • 草庐吴先生辑粹

    六卷。明王蓂编。王蓂,字时祯,金溪(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详见《忠义录》(辞目)。该集共六卷。因吴澄《草庐全集》卷帙浩繁,乃择其尤精者录之,以便诵读。吴澄为宋之名儒,其学虽沿习程、朱之说,而

  •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

  • 生斋读易日识

    六卷。清方坰撰。坰字子春,平湖(今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官至武义训导。其一生研求理学,以程朱为本,著有《生斋文集》。此《生斋读易日识》凡六卷,内容仅及《无妄》,盖未竟之作。其说易皆以易辞证反身克己之

  • 唐宋元名表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安徽)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

  • 墨花香馆诗存

    八卷。清庆康撰。生卒年未详。庆康字健侯。满洲正蓝旗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官至直隶候补道。庆康先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两试春官不第。同治元年(1862)由都察院京察一等,简授

  • 礼记审议

    二卷。清叶大庄(?一1898)撰。叶大庄,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临恭,号损轩,室名有小玲珑阁(有《小玲珑阁词》)、曼殊庵、偕寒堂(有《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有《写经斋》文稿等),一作写经堂。同治

  • 来禽馆帖

    十卷。明邢侗(1551-1612)辑。邢侗,字子愿,临邑(今山东临清)人。邢侗自幼工书,钟法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米芾、怀素等,且深得王羲之笔法神韵,曾与董其昌等齐名当时,时称“北邢南董”。除此帖外

  • 秋蕙吟馆诗集

    十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瓠。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少有文名,以才情见长,不拘泥于八股程式,故终身不得仕进,性嗜酒,好声色,常狎妓,为人处世不加检束,“近于狂”,人称“振

  • 魏忠贤轶事

    见《皇明中兴圣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