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释例

春秋释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以例明义,今古文经学概同。此书即在汇集以前诸家成说之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成。杜预认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称书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留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晋书·杜预传》称,杜预自平吴后,“从容无事,乃著《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左传》之“凡”,一般是针对经文中叙事用语的归纳性解释,后儒视为“义例”。由于《左传》叙事忠实、客观,因而其“凡”虽间有不能该贯全经之处,但少穿凿比附。所以,杜预《释例》大体亦能通达平允。但若遇《左氏》之“凡”有不能该贯之处,杜预曲从《左传》之毛病也就显现出来了。如《战败例》,庄公十一年《经》“夏五月,戊寅,以败宋师于鄑。”《左传》:“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但如长勺之战,《经》云:“公败齐师于长勺。”据《左传》凡例,则是未阵,然据《左传》记事,则两军业已对垒。其矛盾显然。杜氏却强辨之曰:“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实属臆度。又携李之役,《经》云:“於越败吴于携李”。据《左传》所记,两军亦已对阵。杜氏辨之曰:“携李之役,越人患吴之整,以死士乱吴,虽皆已陈,犹以独败为文者,举其权诈也。”其妄诞已近《公》、《穀》。又鄢陵之战,《经》云“楚子、郑师败绩”,据《左传》,楚实未大崩。杜氏曲辨之曰:“楚师徒未大崩,楚子伤目而退,故指事而言也。言楚子身败,非师败也,故言楚子败绩。”如此等等。然瑕不掩美,此书较之《公》、《穀》之穿凿附会以究经中大义来,实为笃实之作。《四库提要》云:“考预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后人无以复加,其例亦皆参考经文,得其体要,非《公》、《穀》二家穿凿日月者比。”较为公允。此书在当时即受到推重。嵇含《南方草木状》称,晋武帝曾赐杜预密香纸万张,用以书写《集解》及此书。后世之治《左传》者亦以此书为要籍。《四库提要》誉之云:“《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缘是以求笔削之旨,亦可云考古之津梁,穷经之渊薮矣。”此书后附有《地名》、《春秋会盟图》、《世族谱》、《春秋长历》四篇。尤以《地名》与《长历》最为精核,为后儒所宝。自明以来,此书久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清代有聚珍板本、嘉庆庄氏刻本、岱南阁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汉颍容撰,清马国翰辑。颍容字子严,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汉末学者。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传》,师事太尉杨赐。举孝廉,州辟,公车征,皆不就。汉献帝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讲学。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武陵太守,不肯起。著有《春秋左氏条例》五万余言。建安中,卒。见《后汉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征士颍容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今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二十七条,谓其全书体例不能详考。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歆、贾逵父子、许淑“皆先儒之美者也”,颍容“虽浅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颍之违以见同异。杜预也有《春秋释例》,发挥《春秋》经传的义例,颍容之书,可能与此相近。此外,王谟《汉魏遗书抄》也辑有颍容《春秋释例》一卷。

猜你喜欢

  • 周易释爻例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蓉镜字芙卿,宝应人。光绪初主讲长沙校经堂。著述甚丰。此书通考彖象传文,节录各卦中释爻的文字,比较其异同、分类辑录,著为通例。如书中有“二五爻称中”例,取《文言》中“龙德正中”、“黄

  • 藕居士诗话

    二卷。明陈懋仁(详见《年号韵编》)撰。是书约成书于明崇祯时。前有作者自序。因陈懋仁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游,故其论诗大旨,以公安、竟陵为宗。自序称集中考证多而评论语少。今观此书,如元王烈妇,明铁铉女诸

  • 周易通略

    一卷。明黄俊撰,黄俊字熙彦,丰城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任国子监助教。诸生问业,先授以四书会要,后编集先儒成说,《易》三十三条、《书》二十八条、《诗》二十一条、《春秋》十七条、《礼记》十条,五经各为一卷

  • 居业录类编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

  • 文选锦字

    二十一卷。明凌迪知(详见《万姓统谱》)撰。本书以《文选》字句辑为二十七门。自谓在合并清江刘氏《类林》及眉山苏氏《双字类要》二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

  • 癸巳存稿

    十五卷 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本书体例、内容性质大致相同,原共三十卷,为缮写方便,分《癸巳类稿》与《癸巳存稿》两次刊刻,卷数均为十五卷。此书也是考据学笔记。卷一、二为经

  • 草韵汇编

    ① 二十六卷。清陶南望撰,陶南望字逊亭。上海(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书中记草书家从秦程邈记起,至明代朱克诚,共三百四十一家。其草法分韵编次,平、上、去三韵部分是陶南望亲辑。

  • 西泠闺咏

    十六卷。清陈文述(1771-1843)撰。陈文述字怡道,号退庵,别号颐道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三年(1798)中乡试副榜,嘉庆五年(1800)中举。入京为正黄旗官学教官。历官上海、崇明、常熟

  • 愙斋尺牍

    不分卷。清吴大澂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此书为吴大澂论述金石的有关书信,计三十多件。书信大多不具年代,只具月日。惟自兴安至商州道中所寄之书,署甲戌仲冬(1874)。还有自东边所寄一信,内

  • 广安州新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周克堃纂修。周克堃,字幼安,邑人,同治优贡,初为县令,累擢至道员。其关心桑梓文献,所适以稿自随,而志成于归田之后。于金石古迹,尤逐处经心。此篇原名《广安新志》,为周幼安私家著述,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