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姜信撰。姜信,上海人,清代中叶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卷首有姜信作于嘉庆癸酉(1813年)的自序,序中称《禹贡》一编是后世地理志之祖。南宋蔡沈的《书集传》,禀承朱子之意,训诂详明,但学者
四卷。明王介之(见《春秋四传质》条)撰。此书篇帙无多,而多所创造,邹汉初已有较详评述。如元亨利贞,不以为大亨而利于正,而以为四德不违文言。亦有驳正前人论说者。此书不违古本,不徇曲说,协于训诂,精于义理
十卷。宋蔡节撰。蔡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于宋理宗时历知湖州、衢州诸军,擅书画,其字不详。该书采集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张栻《癸巳论语解》及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正义》以及钱白
二卷。金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元好问公元1219年登进士第、仕至左司都事员外郎。其著甚丰,有《遗山诗集》二十卷,《壬辰杂编》若干卷等。好问聪敏,七岁能
十二卷。清王大经撰。大经原名日洪,字陆亭,浙江人,曾作过兰水颐山学官。此书成于道光癸未(1823)。他鉴于《左传》注本很多,世上流行各种版本,善者不多,不利于童蒙诵习,于是取陆粲《左传附注》、顾炎武《
一卷。杨士奇撰。杨士奇(见《代言录》)。《奏对录》是士奇在正统初年,负责内阁事务时所上奏疏,共包括十九篇,其疏多关系军国大计,后收入《东里别集》,也有单行本刊行。
①十卷,首一卷,清魏鈊等修,郑长瑞等纂。魏鈊,字容齐,山东东阿人,举人出身,乾隆九年(1744)任安仁县知县。此志于乾隆十五年(1750)十月魏鈊设局始修,至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书成刻印。此志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
四十卷。清吴承潞修,叶裕仁等纂。吴承潞,曾任太仓知州。叶裕仁,邑人。光绪二年,太仓知州吴承潞设立志局,延聘名流,据《嘉庆志》为底本,参考前志,并搜罗里志之可摘者,重纂太仓直隶州新志。后因嘉定、宝山、崇
十五种,十六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学者文论、诗论著作,与书名不十分相符,而且多为常见著作。如顾炎武《救文格论》一卷,见于《亭林遗书》;黄宗羲《金石要例》一卷,见于《梨洲遗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