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书
三十二卷。明张溥(见《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撰。该书分《列国论》二十四卷、《四传断》七卷、《书法解》一卷,计三部分。书未完而张溥卒,张采续撰,将《诸传断》所未完之文公、襄公、僖公条补续,并为之刊行。无甚新意。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均作三十一卷,其中《四传断》作六卷。
三十二卷。明张溥(见《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撰。该书分《列国论》二十四卷、《四传断》七卷、《书法解》一卷,计三部分。书未完而张溥卒,张采续撰,将《诸传断》所未完之文公、襄公、僖公条补续,并为之刊行。无甚新意。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均作三十一卷,其中《四传断》作六卷。
六卷。明曹乾学(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曹乾学,字叔骥,江苏太仓人。生卒年不详。乾学与王世贞为姻亲。又与赵宦光辈友善。此集中多游览酬赠之作。四库编者曰:“其诗不尽落娄东窠臼。然边幅窘束,则才地限之。
十卷。附《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一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
不分卷。编者不详。此书为刘清(1742-1827)传记资料汇编。刘清字天一,号松斋,贵州广顺(今长顺)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选拔贡生。嘉庆初任四川南充知县,人称“刘青天”,由县令历任建昌道、云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
四卷。清丁恺曾(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人。此书第一、二卷说《大学》、《论语》、《中庸》,第三卷说《孟子》,附以《四节补遗》及《宗献》、《九献》歌括。第四卷较杂,论及《大
①五卷。明叶恒嵩修,刘濂纂。叶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浙江太平人,曾任南宫知县。刘濂,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正德进士,官云南监察御使。南宫县旧无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叶恒嵩任南宫知县后,聘
六卷。清武士选撰。武士选字万青,河南长葛人。武士选在卷首“自序”中称,幼时读《尚书》,每苦于时下讲义皆节节作过文,自添步障。后来读了昆山徐氏《经史辨体》中《尚书》一册,罗列前辈评语,颇为富有。然浓圈密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二十卷。宋乐史(930-1007)撰。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太平兴国五年(980)赐进士及第,官至留司御史台。博学强闻,著作宏富。除本书外,尚著有《太平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