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原

易原

①八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南宋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历官著作佐郎、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知泉州建宁府等职,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善文,古今事无不研究,著有《易原》、《禹贡论》、《诗论》、《雍录》、《北边备对》、《演繁露》、《考古编》、《易老通言》。程大昌以为,自汉以来,易数学纷争不已,诸说不一,难以凭据。故殚精极虑,历时四年,撰成《易原》。此书参比《河图》、《洛书》大衍之数的异同,论天地五十有五之数,认为这就是《易》之本原。也论及卦变、揲法。对京、焦卦气,马、郑爻辰,及邵雍、张行成等人的学说,一一加以辨析。虽不全是空言穿凿,于《易》义有所发明,但未免失之好辨。原书已佚。《四库全书》录自《永乐大典》。有聚珍本、闽翻本,《丛书集成》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易学丛刊》收入。② 无卷数。清赵振芳撰。赵振芳字香山,山阴人。该书将古本图书古本易经列为第一卷,将诸图与说列为其次。其古本周易集诸家旧本而又辨别相互间的异同,对于章句文字颇有厘订。只有所载图说除河、洛、蓍法、五行、卦气而外,又涉及天行、地势之类,则不免曼衍支离,终为旁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四书杂考

    六卷。明薛寀编纂。薛寀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依经次第,不分门类,《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所考以礼制为详,只引经典,不加考核。至如江海山水等类,引不胜引。又如“妖孽”引《尚书

  • 石庄小隐诗集

    八卷。光开霁(?-1930)撰。光开霁字慕巢,安徽桐城人。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其族为桐城望族,所为诗文,又宗法其乡贤方望溪姚措抱,故其文辞之瑰玮,与其志意之倜傥相称,辛亥后皖督孙毓筠,曾委

  • 经史答问

    四卷。清朱骏声撰。首有其子孔彰序,称骏声少从钱竹汀游,故往往述其语。又与朱右曾友善,右曾著《逸周书集训》,尝与商订。后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诏及弟子程朝钰等质疑问难,有《经史答问》一编,乱后颇有散失,

  • 抱碧斋诗

    ① 四卷。《词》一卷。清储国钧(约康熙、乾隆年间在世)撰。储国钧字长源,江苏宜兴人。他博览强记,能文章。尤喜为诗,科场屡试不第,乃浪游山水。晚年复精词律。有《一壑风烟集》、《抱碧斋集》等。是书内容卷一

  • 墨薮

    二卷。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旧本题唐韦续(生卒年及里贯不详)撰。《墨薮》辑录前人论书之语,共二十一篇。所列篇目皆不列撰录者姓名,有的还加以删削,令后人难以深察。《墨薮》分上、下两卷。上卷共录十篇:“

  •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

  • 西游录

    一卷。元耶律楚材撰。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之后,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是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1218年他追随成吉思汗西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问辨牍

    四卷。《续问辨牍》四卷。明管志道(详见《孟义订测》条)撰。此书将其平日与人讲学之书,合为一编,书名取“问以辨之”之义。管志道之学,出于罗汝芳,原本已先乖,末流更甚。其放荡恣肆,显唱禅宗,较之泰州、龙溪

  • 释名略例

    一篇。清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薲,又号涧蘋,自号思适居士,晚年以字行。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其学得自江声,为时人推重,尤精校雠。尚著《说文考异》五卷、《思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