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津县志

新津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梦庚原稿,陈霁学修,童宗沛纂。陈霁学,古闽人,曾任新津县知县。童宗沛,邑人,禀生。按新津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书仅四十一篇,而载赋役者二十三篇。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一遵省局颁发章程,分门依次罗列,成稿本三十余册。陈霁学任县令后,博采群书,搜罗逸事,考订异同,又修成兹编。《重修新津县志》道光九年(1829)刻,民国十一年(1922)重印。共四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十,星野、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水利、城池、公署、关隘、津梁。卷十一至卷二十,祠庙、寺观、古迹、金石、风俗、户口、田赋、盐法、茶法、权政。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仓储、蠲政、学校、祀典、武功、兵制、驿备、铺递、物产、职官。卷三十一至卷四十,政绩、选举、人物、撰著、陵墓、祥异、汇识、辨讹、艺文上、艺文下。此志征引之博,考证之详,较胜旧志。其户口,自嘉庆、道光上溯前明,田赋、权政、仓储记载俱翔实可信。关隘、津梁、物产等篇,皆不厌求详,亦为允当。惟金石门泛载铁像铜炉,间录一、二石刻,均无关弘旨,似不知金石为何物者。该志尚有道光十九年(1839)增刻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

  • 三体合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满汉字心经附注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该心经、附注由梵策译,现存译出本有七种:一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班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在龙藏翔字函。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名异译有四种。即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在龙藏翔字函,宝

  • 云过淡墨

    六卷。明木增(生卒年不详)撰。木增,字生白,云南丽江土司,世袭土知府。以助饷征蛮功,晋秩为左布政使。年仅三十,就谢职。明天启五年(1625年)特给诰命以旌其忠。木增好读书,多与文士往还,此书是其随笔杂

  • 朴学斋诗集

    十卷。清林佶(1660-?)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佶工于楷法,文师于汪琬,诗师于陈廷敬、王士祯。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精华录》,均由其手书后雕

  • 侍卫琐言

    一卷,琐言补一卷。清宗室奕赓撰。奕赓,号鹤侣,和硕庄襄亲王绵课子。道光时官至三等侍卫。此书是其承差六年的产物,撰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书末自署为“天下第一废物东西”。作者在该书中记载了紫禁

  • 湖广武昌府志

    十二卷,清裴天锡修,罗人龙纂。裴天锡,字长龄,江南江阴人,进士,官武昌知府。武昌府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知府杜毓秀修,二十六年(1687)知府裴天锡委教授罗人龙等重修府志。依据前志,参以故老传闻、

  • 原诗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 晚间篇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朱熹、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魏裔介、成性等人的学说,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推崇陆王学派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说。书后

  • 蔡癸书

    一卷。汉蔡癸(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蔡癸,约为汉宣帝时人。刘向《别录》称蔡癸为邯郸人。其生平记载甚少,《汉书·食货志》载“五风中……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

  • 宝制堂集

    二卷。明刘节(约1520前后在世)撰。刘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生平详见《梅国集》。此集系刘节官副都御史时由其子刘鲁掇拾其杂稿而成。编前有林庭、吕楠、方豪所作之篇序,皆称此集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