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肃集
二十三卷。明赵贞吉(1508-1576)撰。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今四川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著有《文肃集》。是集凡二十三卷,其中诗六卷,文十七卷。前有姜宝序。贞吉学以释氏为宗。据姜宝序称:“今世论学者,多阴采二氏之微妙,而阳讳其名。”其文却能直言之,敢言之,又昌言之,且不避忌。可见其所见颇为真切,所论亦为精当。其诗风格与文略同。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巨》。
二十三卷。明赵贞吉(1508-1576)撰。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今四川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著有《文肃集》。是集凡二十三卷,其中诗六卷,文十七卷。前有姜宝序。贞吉学以释氏为宗。据姜宝序称:“今世论学者,多阴采二氏之微妙,而阳讳其名。”其文却能直言之,敢言之,又昌言之,且不避忌。可见其所见颇为真切,所论亦为精当。其诗风格与文略同。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巨》。
二卷。《附录》一卷。元沈贞(生卒年不详)撰。贞元吉,自号茶山老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入明不仕。劳钺《湖州府志》称所著《茶山稿》十二卷;顾应详《长兴志》称所著《茶山集》共五十卷;朱彝尊编《明诗综》仅搜
二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述传》)撰。该书以刊本《春秋宝筏》为底本,对宋代学者胡安国《春秋传》中的一些观点加以阐发,对胡传中不当的说法加以驳正。该书有清代传抄本。
一卷。德国汤若望(1591-1666)撰,意大利国罗雅谷(?-1638)订。汤若望1622年来华。罗雅谷一作罗雅各,字味韵。明崇祯十一年卒于北京。《明史·意大里亚传》称:“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一卷。清田砚池(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梦鹧鸪楼刊本。
九卷。明毕恭等修,任洛等重修。毕恭,曾任都指挥司佥事。任洛字仲伊,号西溪,河南钧州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初任桐乡知县,纂修《桐乡县志》,官至左佥都御史。嘉靖十六年,任洛任辽东佥都御史,仍邀集辽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李如圭生卒年不详,字宝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熙进士,官至福建路抚干。对《仪礼》颇有研究,曾与朱熹一起校定《礼书》。除著有《仪礼集释》外,还著《仪礼释宫》、《仪礼纲目》等书。自
七卷。明张明弼(1583?-1652)撰。明弼,字公亮,江苏金坛人。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户部陕西司主事。明弼擅作古文诗赋,闻名一时,长赋短颂,可与六朝时作家相比,近体古风,近似元稹、白居易。著有《萤芝集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
也称《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一卷。北宋李廌撰。李廌生平事迹详见《德隅斋画品》。平生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人交往甚密,因将其所谈随笔记录,以成此书,故曰《师友谈记》。所记师友皆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