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

四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原名《字学蒙求》,是为儿童初学文字而编写的。《周易》有“童蒙求我”之语,截取“蒙求”二字为名,表示其书旨在适合儿童的要求。王氏在序中引其友陈雪堂之语云:“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以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时先令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王氏即以此为原则,从《说文解字》中选取二千余字,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分编四卷。每字楷书篆文并列,间取金文,说解简明扼要,或取他人之说,或为个人研究所得,大多平实允当。虽为初学而作,但其中订正今本《说文》之处不少,所以对于研读《说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王氏牵强附会、曲为论断之处也有一些,但就全书而论,不失为一部学习文字的很好的入门书。此书于道光十八年(1839)由陈山嵋手写付刻,后经王筠修正重订,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再刻。光绪五年(1879)再刊,是为《后知不足斋丛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据重订本影印,卷首增编总目,卷末附以楷书检字,使用方便。

猜你喜欢

  • 律吕纂要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前无序,后无跋,分为上下二篇,每篇各有十三说,大意是以为律吕之要义在于声音的高下长短,上篇阐述声音的高下之节,下篇阐述长短之度,全书好象是清人节录《律吕正义》以便于记忆诵读之作。是

  • 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

  • 潜夫论

    十卷。汉王符(约公元108-174)撰。王符字节信,自称潜夫,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少好学,有志操,与世不合。仕人更相引荐,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仍隐居著书三十余篇

  • 痘学真传

    八卷。清叶大椿(生卒年不详)撰。叶大椿字子容,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与吴县叶桂同族,受业于叶桂。大椿尤精于痘学,在当时颇具盛名。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撰成此书。卷一为论说三十二篇;卷二为证治;卷三为兼证

  • 累瓦三编

    十二卷。明吴安国(生卒年不详)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此书读经二卷、读史二卷、述训二卷、谈艺二卷、匡诗二卷、纪庞二卷。其读经诸条多有驳孟子

  • 藤县志

    二十二卷,清边其晋修,胡毓璿编纂。边其晋,河南人,道光十二年(1832)副榜,曾任河南登封县教谕、广东署和平县事、英德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任藤县知县。胡毓璿,广西藤县人,咸丰二年(1852)、

  • 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诸城人。康熙时举鸿博,授检讨,著有《卧象山房集》、《滇程日记》等书。此记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云南典试后,回道桃源,游之所作。桃源山在桃川宫东,距常郡不

  • 麟溪集

    二十四卷。明郑太和编。郑太和字顺卿,浙江浦江(今义乌)人,世称“义门郑氏”。生卒事履待考。是集成于元至正十年(1350)。裒辑宋以来诸家题赠诗赋及碑志、序记、题跋之类,为表扬义门而作。共为一编。前十卷

  • 郊特牲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

  • 春秋朔闰表

    一卷。清王韬(详见《春秋朔闰日至考》)撰。该书是作者所撰《弢园经学辑存》中的一种,为旅居海外时所作。据春秋时的至日朔闰,排列为表,每行为一年,分为十二格,每格为一月,遇闰年则置十三格。大体上以冬至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