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战国策

战国策

三十三篇。西汉刘向(前79-前8)编次。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十二岁被任为辇郎,二十岁被擢为谏大夫。后因献书汉宣帝,称据此书可炼出黄金,而宣帝“费甚多,方不验”,因此大怒,将刘向入狱,并判死刑。后经其父兄多方营救,才免于一死。此后刘向专心于经学,逐渐成为经学大师。元帝即位后,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因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误国,被再次投入牢狱,免官多年。成帝即位后,又陆续升任为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刘向受诏领校中秘图书,从此刘向把后半生的精力全部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尤其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刘向著述宏富,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世说新语》、《说苑》、《新序》、《列女传》、《列仙传》,今存世。此外还有《五经通义》、《五经要义》,另有《文集》六卷,均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整理编纂的演说辞和各国史料汇编。全书初无定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经刘向重新校订、编次,分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这部书所记,上起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下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共二百四十五年间之历史。全书按国别编排,计有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三国各四篇,韩、燕两国各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国一篇,共三十三篇。《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各国谋臣策士的游说和互相辩驳之辞,书中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貌,同时荟萃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思想文化是极其宝贵的。汉代司马迁撰著《史记》一书,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战国策》的史料。据今人郑良树先生统计,《史记》采自《战国策》者有一百四十九处,由此不难看出《战国策》一书的史料价值。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与《战国策》有关的帛书,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些内容与《战国策》相同,另有十六章是久已失传的佚文,可以从中了解刘向校理之前《战国策》的原貌。由《战国策》汇集的大都是战国策士的游说辩难之辞,因而书中辞彩飞扬,气势奔放,游说者常引用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极富文学价值。但也有不少虚妄浮夸之辞,与当时的历史实际是有差距的,因而不能把这些浮夸之辞都视为信史。最早为《战国策》作注的是东汉的高诱。高诱所注《战国策》流传至北宋时,其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北宋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曾巩遍访士大夫和藏书家,对高诱所注《战国策》进行修补重编。南宋时,在曾巩补校本的基本上又出现了两个注本,其一是姚宏的续注,其二是鲍彪的新注本。到了元代,吴师道在鲍彪新注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补订正,是为《战国策校注》。清代黄丕烈又以吴师道的校注本为基础,参照各本,撰成《战国策札记》。近人金正烨有《战国策补释》。四川大学古籍所缪文远先生著有《战国策考辨》,旁征博引,对《战国策》一书所涉之历史多有考订辨正,对战国史研究甚有贡献。继而缪文远先生又出版了《战国策新校注》一书,这是目前有关《战国策》最好的校注本。

猜你喜欢

  • 古律吕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年间举人。吕氏治学于经史、六书、地理,生平著述颇丰,合为《观象庐丛书》,此书即为其中一篇。此书旨在阐明古律吕度数,大抵辩驳九九为宫、三分损益之非古。首列十

  • 切韵

    ①五卷。隋陆法言撰。陆法言(562-?)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开皇中为承奉郎,因其父得罪朝廷,坐罪除名。曾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

  • 名山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木钟台集

    无卷数。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编共收唐枢所著理学之书二十九种,即《礼元剩语》一卷、《真谈》一卷、《一庵语录》一卷、《游录》一卷、《周礼因论》一卷、《因领录》一卷、《三一测》一卷、《咨言》一

  • 刘给事集

    五卷。宋刘安上(1069-1128)撰。刘安上,字元礼,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由钱塘尉历擢殿中侍御史。上疏弹劾蔡京,不报。又与石公弼等廷论之。由此浮沉外郡者十六年。晚迁右谏议

  • 大学衍义补赞英华

    六卷。明陈仁锡(生卒年不详)撰。仁锡字明卿,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性好学,喜著书。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史品赤函》、《古文奇赏》、《苏文奇赏

  • 垂光集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斃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

  • 周易图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

  • 柏堂读书笔记

    十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人。是书乃宗诚读书笔记,分七部分,《论文章本原》三卷,《读文杂记》一卷,《说诗章义》三卷,《陶诗真诠》一卷,《读乐鉴论》三卷,《读史杂记》

  • 大学经传要录

    清贾之彦撰。之彦字汉公,河南洛阳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陕西会宁县知县。著有《恭绎圣谕条讲》、《幼学格言要录》诸书。尝以为学者读圣贤书,非徒以资进身,必有全体大用之学,以为善身辅治之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