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惠氏读说文记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独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清史稿》本传)著作尚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等。此书乃是惠氏读《说文》的随手札记。惠氏尝谓《说文》一书,不但形声点画足考制字之原,其所训诂,亦足佐毛、郑诸家之所未备,又皆魏晋以前古文,一句一义在今皆为瑰宝。惠氏治经学,证之以《说文》;治《说文》,证之以群经。此书“一”字下云:“道立于一,故吾道一以贯之,即太极。在《易》惟乾之初九,即乾元也。”“旡”字下云:“通于无,无当作元。《春秋纬》云:‘元者,耑也。气泉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不闻。’何休《公羊注》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是无通于元之谊。”统观全书,诸字之证以经义者,皆与所著《周易述》、《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诸书相参互,颇能融会贯通。惠氏除以经史辨证字的本义、别义外,对于字的正体、别体及其古音也加以说明,内容相当丰富。是书并未完成,其弟子江声作了校正参补,刊在《借月山房汇抄》内。另有《指海》本,《泽古斋重钞》本,《式古居汇钞》本,《小学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四书发注

    十卷。清朱奇生编纂。奇生字亦人。书首有奇生自序,认为范氏体注纂辑精详,但采诸说存参,二三其解,未免骑墙疑似之见。至其他诸家,又苦浩博繁衍,难以遍阅。于是录诸儒名论,质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朱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

  • 宝应图经

    六卷,首二卷。清刘宝楠撰。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历任文安、宝坻、固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以治《论语》名世,著有《论语正义》、《文安坝工录》、《释

  • 隶辨

    八卷。清顾蔼吉(生卒年不详)撰。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任仪征教谕。善画山水,精缪篆八分书。顾氏《自序》云:“《隶辨》之作,窃为解经作也。字不辨,则

  • 春秋纬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据《隋书·经籍志》说,阮孝绪《七录》著录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著录宋均注《春秋纬》三十八卷。宋以后散佚。明代学者孙

  • 开元天宝遗事

    四卷。五代王仁裕(880-956)撰。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今甘肃天水)人,唐末为秦川节度判官,历仕前蜀、后唐、晋、汉,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显德三年卒。王仁裕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工诗文,通晓音律

  • 周易王氏音

    一卷。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马氏据《经典释文》序录所称,为《易》音者三人,即王肃、李轨、徐邈。但《隋书·经籍志》称,为《易音》者仅李、徐二人,王氏仅作有《易》注。王氏

  • 左传杜解补正

    三卷。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又名顾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昆山(今属江苏)人,清初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家。顾炎武为明末诸生,性耿介绝,与同乡归庄有

  • 通鉴注辩正

    二卷。清钱大昕(1728-1804)著。大昕字晓徵、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通经史、历算、地理、金石诸学,尤精校勘、音韵。治学

  • 郭庆藩行述

    一卷。清郭振镛编著。振镛清末叶湖南湘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其父郭庆藩生平事实。庆藩字孟纯,郭嵩涛侄,诸生。由军功保知府,官至江苏候补道。书中所述办盐厘海运诸事,与实相符,至于开矿行钞诸策却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