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记
四卷。明吴甡撰。吴甡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中曾官至御史,因忤宦官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官复原职,后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襄阳、荆州,崇祯帝命吴姓督师湖广,因畏惧不肯行,被遣戍金齿,明亡后卒于家,有《柴庵疏集》。此书杂叙其一生遗事,故名《忆记》。书有明崇祯年间刊《柴庵疏集》本。
四卷。明吴甡撰。吴甡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中曾官至御史,因忤宦官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官复原职,后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襄阳、荆州,崇祯帝命吴姓督师湖广,因畏惧不肯行,被遣戍金齿,明亡后卒于家,有《柴庵疏集》。此书杂叙其一生遗事,故名《忆记》。书有明崇祯年间刊《柴庵疏集》本。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
四十卷。明沈津(生卒年不详)撰。沈津,慈溪(浙江省慈溪县)人。明嘉靖中官含山县教谕。此书所录,上自周、秦诸子,下迄于明,殊为冗滥,其同时期的尚书张时彻所作的《说林》也列入其中。此书有明隆庆间刻本,刻于
二十五卷。清王式丹(1645-1718)撰。王式丹,字方若(一作方石),号楼村。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病归故里,颇得巡抚宋荦赏识,为“江左十五子”之首。本集由
四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
十卷。清林昌彝(1803-1873)撰。昌彝字惠常,号芗溪、茶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道光十九年(1839)进士。曾受业于经学家陈寿祺之门,博学多才,尤精于三《礼》及《说文》。平生著述颇丰,
三卷。宋张孝祥(1132-1169)撰。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其生平详见《于湖集》(辞目)。此书又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宋史《艺文志》载其词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
十卷。明万民英撰。万民英字育吾,大宁都司(在今河北平泉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右参议。本书取选旧传有关星学之书,排纂成帙,共收书八种:卷一《星曜图例》,卷二《观星节要宫
一卷。清钱大昭撰。参见《说文统释序》。此编为《说文统释》六十卷中的一卷,对大徐新补、新附字一一加以考证。如谓古文“诏”为绍”;《说文》本有“志”字,或写书者误脱;言部‘’从‘魋’得声,则‘魋’字不可少
十二卷,清江锡麒修,陈昆纂。江锡麒,全椒人,曾任云阳县知县。陈昆,字友松,开江人,进士。云阳旧志,自乾隆年间纂修后,越百余年,至此始重修。《云阳县志》咸丰四年(1854)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