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云词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调由声分,“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其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能于浙西、常州词派之外独标一格,对当时专宗南宋或专宗某家的风气有所不满。其风格与纳兰性德相近。其词多抒发孤独寂寞、抑郁伤感之情,词调凄楚哀怨,多幽思苦语。鸿祚词虽在清代有较高的成就,但其词多拟李煜、和凝、晏几道等人之作,题材狭窄的缺陷显而易见。著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忆云词》分甲、乙、丙、丁稿各一卷,删存补遗词一卷,共录词一百九十九首。每稿并有自序。甲稿道光三年(1823)以前所作。乙稿自四年(1824)至八年(1828)所作。丙稿自九年(1829)至十三年(1833)所作。丁稿十四(1834)、十五年(1835)所作。皆生前所自订。鸿祚才力甚高,持律亦细,性灵所及,沁人心脾,僻涩诸调,融化无迹,故爱之者不绝。惟逞其聪明,对伤滑易,学之者往往入其彀中,而不自知。仁和谭献曰:“鸿祚词,幽异窈眇,浸淫五代两宋,而撷精去滓,好拟温韦以下小乐府,津逮草窗梦窗,蹊径既化,自名其家,谈者比之江淹杂体诗。”又曰:“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濡。殆欲前无古人,皆唐大之言。”然鸿祚仅三十八岁,造诣如此,可谓良材。其家殷富,所渐衰落,变故叠起,下第无聊。甲稿序云:“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词语沉痛,可以哀其志。有同、光间《榆园丛刻》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恩贤书局刊本,《丛书订成初编》本,《清名象词》本,正中书局石印本等。

猜你喜欢

  • 长松茹退

    二卷。明朝释可真(1543-1603)撰。释可真,又称释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17岁出家于苏州虎丘云岩寺为僧。20岁受具足戒。万历元年(1573)到达北京法通寺,

  • 粤军志

    不分卷。日人曾根俊虎撰。曾根俊虎生卒年不详。同治、光绪时以海军大尉奉命驻扎中国。当时正值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后,记清军平粤、平捻之书甚多,但书中多蔽官军之短,遗义军之长,成败利钝,颠倒颇多,

  • 镏子政春秋说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据《汉书·刘向传》说,刘歆治《左传》,以左氏义“数以难向,向不能非。”刘向“间犹自持其《穀梁》义。”桓谭《新论》也说刘向、刘歆父子“尤珍重《左氏》”。章炳麟

  • 春秋名号归一图

    二卷。冯继先(生卒不详)撰。冯继先为五代后蜀人,生平不可考。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

  • 听松庐诗钞

    十六卷。清张维屏(1780- 1859)撰。张维屏字子澍,一字南山,号珠海老渔、松心子,祖籍浙江山阴,后居广东番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湖北黄梅知县、江西南康知府,晚年为学海堂学长,学识渊博

  • 西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当时三山

  • 河东盐法志

    十二卷。清觉罗石麟撰。石麟,正红旗人。由笔帖式官至江宁布政使。雍正五年(1727)迁山西巡抚。是书雍正初年官修,于五年告成,时石麟在任署名。是书卷一为盐池、禁垣,卷二为畦地、种治、渠堰、山泽、滩地,卷

  • 读易札记

    无卷数。清关棠撰。关棠,湖北汉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官罗田教谕。此书以唐史徵《周易口诀》为宗,对六十四卦进行诠释。但每一卦并不全解。或解一二爻,或解三四爻,或不解彖辞,只释彖传;不释爻辞

  • 安分斋集

    十卷。明郑本忠(?-1403)撰。郑本忠,字亦本忠,自号安分生,浙江县(今宁波市)人,生年不详。忠少既笃学,益务综览,涵濡渟蓄。明洪武六年(1373)举明经,不起,后经本县教谕赵思盛推荐授昌国训导,不

  • 水村易镜

    一卷。南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记载他淳祐十一年(1251)因易学被召进宫,在秘书省检校文字。第二年到常州教书,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1254),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