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郡诗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皆断自明初。三编者之诗亦附于卷末。书有《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皆断自明初。三编者之诗亦附于卷末。书有《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
九卷。清董肇勋(生卒年不详)编纂。董肇勋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约清初康熙、乾隆时在世。曾在浙江东阳做过地方官。作者曾在东阳居久,“窃见风诗一脉犹存岘山画水间”,且欲使“一邑风雅之遗征长存”,于是广搜
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一卷。宋谢逸(1064-1113)撰。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先生。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孤贫,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谢逸有集二十卷、诗五卷,岁久散佚,清末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编(《集》为十卷)。《书
一卷。晋孙绰(314-37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人。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隋书·经籍志》载《集解论语》十卷,并新旧唐志同为绰撰。《经典释文·叙录》作集注,亦为十卷
六卷。清王良士(生卒年未详。)撰。王良士原名昙,字仲瞿,号蠡舟,又号昭明阁外史,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良士少负狂名,言论举动,皆不与众人同。尝自言: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
六十回。题“南亭亭长新著”,作者为晚清李宝嘉(详见《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写戊戌变法前后社会状况。当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而慈禧太后为抵挡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挂
见《百将传》。
一卷。明都穆(生平详见《午功臣爵录》)撰。此书是都穆记其平生所见的书画名迹,体例是先记书画名称与数量,然后是后人题跋、章印及藏于何处等。此书载陈继儒《秘笈》中为一卷。另有世传刻本都穆《铁网珊瑚》二十卷
一卷。清黄之晋撰。黄之晋字铁禅,江苏丹阳(今同)人。官至江西知县。书中有与胡绍勋、夏燮善商榷语。黄之晋精于训沽,故书中详于字义。如“恂恂如也”的“恂恂”,“乡也”的“乡”,“盖阙如也”的“盖”,“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