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氏易学十一种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同为“阳湖派”首领。著有《茗柯词》、《茗柯文编》。治经学师惠栋、江永两家。尤精《易》学,治《易》学推崇虞翻。治《礼》则宗郑玄。清代常州经学,张惠言、庄存与贰《周易注》。虞氏《周易注》不尽依孟喜说,其发明有“互体”、“逸象”、“旁通”诸说。张惠言治经,首推虞翻《易》学。他认为虞氏《易》学,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依物取类,贯穿比附,离根散叶,后儒罕能通之。清兴百年,惠栋恢复汉学,著《周易述》,然拾掇材料太少,于《易》学不过十之二三。于是惠言广泛采集资料,逐条进行考释,纠正《易》说中的错误,弥补其缺失,作《周易虞氏义》。使《易》学恢复虞氏《易注》的宗旨。又作《周易虞氏消息》,此书实为《周易虞氏义》的续作。不过《虞氏义》为注疏,《消息》为释例。张惠言进一步推衍,发挥虞氏《周易注》之说,依象比事,解释易体、易事、易候、易言,又旁及汉魏诸儒之说,著《虞氏易言》、《虞氏易候》、《虞氏易礼》。张氏全面论述纬书之得失,以及诸儒说纬之误,作《易纬略义》。丁杰考订《周易郑注》,因嫌其太繁,由陈方正删之,而陈本又失之疏。嘉庆三年(1798),丁杰出示后定本,张惠言作序,随之参以惠栋等人诸书,进行校注,遂成《周易郑氏注》一书。张氏所作《易义别录》,虽辞单义碎,条理不够完整,然而往往通其家法,别其源流,对虞氏《易》学的传播其作用不可的低估。《张氏易学十一种》目录:《周易虞氏义》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周易荀氏九家》三卷,《周易郑氏注》三卷,《读仪礼记》二卷,《易纬略义》三卷,《周易郑荀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有清嘉庆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李子金所著书

    四种,十二卷。清李子金撰。李子金原名之铉,以字行,鹿邑(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精数学。本书所收四种,均为数学著作。《隐山鄙事》一卷、《算法通义》五卷、《天弧象限表》二卷、《几何简易》四卷。有稿本

  • 强斋集

    十卷。明殷奎(1331-1376)撰。殷奎,字寿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江苏省昆山县人。洪武二年(1369)荐赴京师,考试成绩优秀,将授郡县职。殷奎以母老求官近职,结果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洪武七年(1

  • 淮北票盐志略

    十四卷。清童濂撰。童濂,湖北江夏县人。由监生历官两淮海州运司通判、淮北监掣同知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海州运司通判时所写,前有序言,叙述编书起因和经过。卷一为海州合境图、板浦诸场图、水扫盐产盐行盐疆界图等,

  • 摄生要语

    一卷。旧本题明息斋居士(其人不详)撰。此书所载,多为调摄养生之方,都是引于古旧书之文,无所论断。《四库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学海类编》本。

  • 钦定英杰归真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

  • 天延阁诗前集

    十六卷。《后集》十三卷。附《花果会唱和诗》一卷,《赠言集》四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生平详见《瞿山诗略》(辞目)。是集分为前、后二集。前集十六卷。包括《乐府》、《乐家园草》、《新田集》

  • 广顺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台修,但明伦等纂。金台,安徽怀宁人。但明伦,邑绅,嘉庆二十四年(1819)翰林,官两淮运使,著有《但评蒲松龄聊斋志异》等。广顺自明万历中设县,向无志乘。康熙中州牧刘元轼始为

  • 十七史百将传

    见《百将传》。

  •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

  • 六书索隐

    五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自序谓:“取《说文》所遗,汇萃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得而略。”然而其中所载古文籀书,实多略而未备。如首卷东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