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庆远府志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景隆,时任忻城土县知县。明万历间郡守王文炳曾修府志,其书不可得见。康熙间白启明重修十二卷。此志赓续前志,条目遵《广西通志》,兼参旧志,及楚吴二志。辑残缺,补遗漏,毋漏毋滥,编成卷帙。志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庆远府志》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全志十卷,为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类志。此志门类完备,条分缕析,所载广征博引,搜罗聚居本地瑶僮等少数民族史事,人类门类专列土司人物目。李文琰著《龙江考》,征引极详,载艺文志中。② 二十卷首一卷,清英秀修,唐仁纂。英秀,字铁山,满洲镶红旗人,道光三年(1823)庆远知府。唐仁,字尧心,广西临桂人。进士,嘉庆二十年(1815)庆远府教授。庆远郡志前代久已无存。康熙间白启明采辑见闻,编志十二卷,其书亦已散佚。乾隆间李文琰续纂。道光初年,知府英秀幸际太平清晏之世,率循前志,别无更误,故无事开局,增七十余年史事,搜延而刻。志成于道光八年(1828),九年(1829)刊刻。《庆远府志》道光九年刻本,此志较前志,内容更为翔实。志中所载,非有考证,必有案据,凡地方人事漫无实迹者,不滥登。旧志涉于繁复者,概从简质。信而有征,不浮文粉泽。记事述而不论,语言平实简洁。记载民族风俗、少数民族人物较详细。庆远府讲学风盛,书院林立,此志载有龙溪书院、清献书院、竹池书院、四贤书院、龙江书院、李公书院、庆阳书院、庆江书院、屏峰书院、储元书院、凤岗书院。北宋诗人黄庭坚谪居此地,志中也有记载。后人评价此志备一郡之典章,酌古准今,阙疑征信,体例严而括,叙事简而赅,为志之上乘。

猜你喜欢

  • 脉诀刊误集解

    见《脉诀刊误》。

  • 孙文垣医案

    见《孙氏医案》。

  • 毅斋诗文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

  • 松邻诗集

    四卷。《词》二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生平(详见《松邻文集》)。此集诗词共六卷,本与文别行,刊后始并入松邻遗集。诗凡四卷。吴昌绶写诗酸楚沉痛,如:《断句如酬莫楚生》:“亡书积岁犹心

  • 春秋质疑

    ①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

  • 诉琵琶

    清廖燕(详见《醉画图》)撰。此剧为《柴舟别集》其中之一种,叙写作者自己困于生计,沿门弹唱向陶渊明乞食的故事。在剧中作者把自己勾画成文人穷困潦倒之态,重新谱入琵琶曲调,至友人黄少涯处弹唱,黄置酒款待,并

  • 瞿山诗略

    三十三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字润公,号瞿山,宣城(安徽芜湖)人。顺治十一年(1654)中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善交游,与王士祯、徐元文友善。著有《天延阁诗集》、《瞿山诗略》是集为梅清

  • 司勋五种集

    二十卷。清王士禄(1626-1673)撰。王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与其弟王士祜、王士祯齐名,称为“三王”。顺治九年(1652)进十。累官吏部员外郎。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因事免官,后

  •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二百十三卷。明王肯堂(详见《尚书要旨》)辑。此书简称《医统正脉》,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医学丛书,辑入明代以前医籍四十三种,涉及医经、本草、方书、诊断诸学。其中有许多有影响的医著,如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

  • 易辰

    九卷。明朝贺登选撰。登选号澹余,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此书以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杂引史事以证经。大概为仿照《诚斋易传》的体例,但深刻恰切却不如之。他以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