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隐居著述。他生活贫困,曾向监河侯借过粟;不愿做官,拒绝过楚威王聘其为相之请。著述有《逍遥游》、《齐物论》、《天道》、《天运》、《盗跖》、《天下》等五十余篇,今传有三十三篇,合编为《庄子》。《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诸侯争雄。诸子百家,也争相著述,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企图以自己的学说改变社会。以研究老子学说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讲“道法自然”之意,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讲“天命”,欲复“周礼”;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等差”说,立“天志”、“明鬼”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取消亲疏贵贱之别。庄子反对儒墨之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为根本、无所不在的。他强调事物自生自化,否认世间有神或天的主宰。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由无到有化生万物,万物又由有到无而归于道。他认为万物由天地阴阳之气相合而生成,谓之“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认为生与死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死仍为气、气仍生物的无限循环。认为气受道的支配,事物的生成变化人们无法事先知晓。所以同在宇宙之内,彼此也不相知。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引起事物“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相成”(《则阳》)的变化。向往“至德之世”即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主张通过坐望,做到齐物我,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他看到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无限的矛盾,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观点。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等见解来阐述美的起源、本质及美感等问题。《庄子》一书,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表达了庄子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学者研究《庄子》,把庄周与老子相提并论,称他们的学说为“老庄学说”。其学术流派被称为道家。汉司马迁写《史记》称《庄子》一书“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认为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是“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认为作《畏累虚》、《亢桑子》等篇,是以“指事类情”的方法“剽剥儒墨”。司马迁所见的《庄子》今已不存。《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晋代郭象参考向秀注本和他本作《庄子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以后《唐志》、《宋志》都依郭象注本著录《庄子》,改为十卷、三十三篇,即现存篇数。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隋唐以后学者对《庄子》真伪问题争议较大。唐代学者认为,《庄子》五十二篇中,除郭象所取三十三篇以外皆伪书。宋代学者一般认为郭象《庄子注》中的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对外、杂篇提出怀疑。苏轼、黄震等提出《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是伪书,后来认为《庄子》中有伪书的,几乎都赞成苏轼等人的看法。明代学者认为郭象所注《庄子》的外、杂篇都是伪书,或认为外、杂篇中有部分伪书。近代学者经研究证明,今所传《庄子》三十三篇,虽有部分庄子门人弟子之作窜入,但不多,基本是庄周所作。现存清《子书二十二种》本,清《二十二子》本,民国年间(1930)《袖珍古书读本》本,民国年间(1936)《四部备要》本,皆为晋郭象注本。

猜你喜欢

  • 字林考逸校误

    一卷。附《校误补》一卷。清龚道耕撰。参见《字林补本》。是书专为校正任大椿《字林考逸》而作。其缘起是:任书有初印本,有改刻本,互有出入,而讹脱略同;钱钊(字湜江)、诸可宝(字璞斋)虽为校订,不无遗漏。龚

  • 群经音辨

    ① 七卷。北宋贾昌朝撰。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县)人。天禧初,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庆历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枢密使。英宗时,加左仆射,封魏国公,卒谥文元。《

  •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

  • 医旨绪余

    二卷。明孙一奎(详见《赤水元珠》)撰。此书约于万历元年(1573)撰成。是孙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体会撰写而成。上卷共四十四篇,下卷共二十六篇。书中大旨发明论述阴阳五行、脏腑气血、

  • 公余闲咏诗草

    不分卷。清张玉堂撰。张玉堂号翰生,归善(今广东惠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少习举业,应文童试屡试屡拔前茅。精八法,能拳书指书。曾书“海镜”二个大字,勒于澳门妈阁海岛,雄伟壮观。又书有“墨缘”二字,首称翰墨

  • 留香室丛刻

    十种,六十八卷,清梁章钜、祝昌泰编。梁章钜,福建长乐人。祝昌泰,福建浦城人。丛书收福建先贤著作十种:宋何《春渚纪闻》十卷、宋真山民《真山民集》一卷、宋真德秀《西山文钞》八卷、宋杨亿《西崑酬唱集》二卷、

  • 思贤录

    《思贤录》五卷,《续录》一卷,并为明谢应芳(1296-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尊奉程朱理学,终身不仕,自号龟巢老人。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怀古录》、《辩惑编》

  • 女仙外史

    一百回。清吕熊(约1640-1722)撰。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苏州府昆山县(今上海昆山)人。他性情孤傲,倜傥不群,学识渊博,曾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幕僚,但始终没有作官,平生流连山水,足迹遍天下。他的作品

  • 增订周易本义补

    不分卷。清苏了心撰《周易本义补》,刘祈谷增订。祈谷字俶载,生平籍贯不详。自署居于洮村。刘氏序中称:苏氏之书有讲之未详者,有极当而与制举未合者,故为之增订。苏氏取之衷旨,间参蒙引,易尚本义。刘氏删其不合

  • 精选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句解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经义考》及诸家书目也不罕见著录。此本为明刊本。考《宋史·艺文志》著录吕祖谦门人张成招撰《标注左氏博议纲目》一卷,此编可能是当时坊间据成招标注改订而成。其书于每题之下,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