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辑录纂注

尚书辑录纂注

六卷。元董鼎(生卒年不详)撰。鼎字季亨,别号深山,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末元初经学家。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尚书辑录纂注》又称《书集传辑录纂注》、《书传辑录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称:“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为之宗,而搜辑《语录》于其次,又增纂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间缀鄙见于其末,庶几荟萃以成朱子之一经,可无参考互稽之劳,而有统宗会元之要,则亦不无小补矣。”鼎辑录此书,内容主要有三:蔡沈《书集传》、朱熹《语录》及他书所载朱熹语、诸家之说及编者之见。其辑录目的在于“成朱子一经”。该书采拾广博,于《书集传》亦多所匡正,可为注《尚书》者参考。该书始刻于延璠戊午(1318),至正十四年(1354)重刊。今初刻、重刻俱存,藏北京、上海、北京大学图书馆,书名俱作《书集传辑录纂注》。又《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初刻本,题作《书传辑录纂注》,文渊阁、文溯阁库书同,是该书本名《书集传辑录纂注》、又称《书传辑录纂注》。《总目》著录作《尚书辑录纂注》,与传世之元刻本不合,又与库书不符,盖误。又此书除正文六卷之外,尚附《朱子说书纲领》一卷、《书序》一卷、《总目》亦弃而不录。此书版本除上述元初刻、重刻本之外,尚有《通志堂经解》本(据元重刻本刻),清怡颜堂抄本。

猜你喜欢

  • 合浦珠

    四卷十六回。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小说。叙明天启年间姑苏书生钱兰与赵素馨、范梦珠、白瑶枝三位女子的悲欢离合故事。钱兰早负才名,立意非才色双全的佳丽不娶。妓女赵素馨姿容出众,且通琴画诗赋,钱

  • 大学还旧

    一卷。清王廷植(生卒年未详)撰。“还旧”意为圣人之旧,即从旧本,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以为《大学》指古圣人之学,《大学》之道,即圣人之道,纲领圣人之学,条目学圣人之学;纲领在止善,条目在格物。“大学之道

  • 征访明季遗书目

    一卷。清刘世瑗辑。刘世瑗,生平不详。此目选取明末杂史、杂记二百九十五部,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撰者姓名,但存书目而无其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刘宅铅印本。

  • 周易蜀才注

    一卷。辑佚书,晋范长生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蜀才,不详何人。王俭《七志》云,蜀才为王弼后人;谢异、夏侯该云,蜀才为谯周;颜之推、陆德明以为范长生;张惠言信为王弼后人。今姑从范长生说

  • 五音集字

    十卷。清汪朝恩撰。朝恩字泽之,莲池人。自序略云:等切之书法繁而指秘,竟有至皓首青毡,切法一无所知者。兹得四声,分出五音,去其繁以就其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乃立二十五字以代字母,立三十三字以为字音。以字母

  • 事始

    一卷。撰人不详。此书主要推原事物之始,杂引经史以论述其事。书中所述事物起源,多数可以参考,但也间有失误之处。如以太师始于吕望,考以《尚书》,商末箕子已先任过太师,非为周朝开始;又如开府仪同三司谓始于汉

  • 百名家诗选

    八十九卷。清魏宪(生卒年不详)编。魏宪字惟度,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据杭世骏《榕城诗话》载魏宪著有《枕江栋集》今未见其本,盖已亡佚。魏宪因曹学佺有《十二代诗选》,收诗止于天启年间,故续成此集以补之。

  • 中朝故事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 漳浦黄先生年谱

    二卷。清陈寿祺辑。此谱以庄起俦谱为主,而采洪思,郑亦邹所编黄道周年谱补校。三谱异同,亦附注于每条之下。此谱有道光八年(1828年)刊《黄忠端公全集》本。

  • 通考纂要

    见《考古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