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林鹗(约1466前后在世)撰。林鹗,字一鹗,别字畏斋,浙江黄岩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出知镇江府,调苏州历左右布政使。成化中,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嘉靖中,御史赵大佑上其
四卷。清胡咏鸾撰。胡氏生平不详,参见《篆文通检》。《说文》所收九千余字,竟无汉姓“刘”字,经典之字亦多未录,致使后儒聚讼纷纭,或谓某字为补所当补者,或谓某字为补所不当补者。从六书本有假借一书观之,补阙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二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此书不录《春秋》经文,亦未论及其所载史事,惟论孔子作《春秋》的用意。全书分《讲读八法》、《通论》、《原春秋之意》、《诸儒论春秋》四篇。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意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第二十二种。依据何允中本新序,与陆贻典宋校本、程荣本、明别本,互相校订。是者大书,其何本脱误之处,具注于下,别辑佚文,附其于后。既援用诸本参校,又引《春秋》三传、《
① 十四卷。清刁包(1602-1669)撰。包字蒙吉,祁州(含河北安国)人。明天启三年(1623)举人。此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虽也偶尔论及象数,然均陈抟李之才之学,而非汉代以来相传之法。原序称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
三十八卷。清汪绂撰。汪绂原名烜,为学宗朱子。是书从《集注》,自序谓“勉斋诸贤,躬承师说,虽间有发明,何王许金陈胡吴史而下,已浸失微言之绪”,因而“复会群言,辨伪纠谬”。序后又有例言,以为讲章家涉陆学者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十卷。王龙文(1863-1923)撰。王龙文,字泽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因同情义和团落职。是集由王先谦以公钱刊行。其卷一,上为《续志林》、下为《史佩》,皆评论史事者。卷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