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室六门集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说在洛阳他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未曾见过,便“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达摩于少林寺修习禅定,时人有称他是壁观婆罗门,晚年记载不详,据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省宜阳县)。有关达摩的传说很多,但真正能代表他佛学思想的是“二入四行说”,其观壁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不随于文教”。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故后世人称禅宗为“佛心宗”。达摩的师承已无法考证,后人追溯说法各异,但都能肯定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的历史地位。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脉相承的。达摩主要学术著作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以及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少室六门集》一书共分六门,即:第一门心经颂,就心经逐句作为五言颂,三十七章,每章八句,所依心经是唐三藏玄奘译本。第二门破相论,问答观心要义,共十四番,末附有七言偈一章八句。第三门两种入,叙述理入和行入,末附四言偈一章八句。第四门安心法门,阐述中迷解之分,次有三番问答,末附长短句颂一章。第五门悟性论,广申迷悟之本,末有夜坐偈一篇,七言四十句,又有回文真性颂二十字。第六门血脉论,有八番问答,末有五言偈一章八句,前四句为传法偈,后四句是答杨衒之识句。四行安心二篇为全书精华所在,也是禅宗之法要。此集文思才畅,法心宗传,影响既深且远。现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读说文日记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

  • 三代地理小记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三代地理小记》一书共有十篇文章:(1)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荀子·成相篇》、《左传》襄九年、定九年传、《竹书纪年》及《水经注》、《尚书》正义引《世本》,来解释《尚

  • 王右丞集笺注

    二十八卷。《附录》二卷。唐王维(699-759)撰,清赵殿成(1683-1756)笺注。赵殿成字武韩,一作松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平详见《画学秘诀》辞目。王维集旧有顾起经分类注本,但诗注不及文。

  • 古今画品

    见《古画品录》。

  • 大全集

    十八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遁居上海松江之青邱,自号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至户部侍郎,后为魏观因撰《上梁文》被诛,年仅三十九

  • 周渔璜年谱

    一卷。清陈田(1852-1923)编。陈田字菘山,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谱主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一字桐野,贵州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

  • 步雪初声

    一卷。明张瘦郎撰。张瘦郎字野青,黄州(今湖北新洲)人。生卒年未详。据冯梦龙《序》称:“野青少负隽才,所步《花间集》韵,既已夺宋人之席,复染指南北调,感叹成帙。浪仙从而和之,斯道其不孤。楚人素不解冰青,

  • 玉斗山人集

    三卷。元玉奕(约1279前后在世)撰。奕字敬伯,玉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入元,特补玉山教谕,自号至元逸民。所著有《斗山文集》、《梅岩杂咏》、《东行斐稿》等。此集共三卷,原名《东行斐稿》。为明嘉

  • 古文尚书冤词补正

    一卷。清周春撰。周春字芚兮,号松霭,浙江海宁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岑溪知县。此书首有吴骞的序和周春自序,末有周广业的序。周春此书之作是有感于阎若璩著书攻击《古文尚书》,其后宋鉴、王鸣盛、江声又继之,而

  • 高淳县志

    ①二十五卷,首一卷。清朱绍文纂修。朱绍文,字在中。汉军镶白旗人,监生,乾隆十二年任高淳知县。卷首列旧序图纪,为志十目:沿革、建置、疆域、山川、学校、纪典、赋役、恤典、寺观、古迹;为表二:官师、选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