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四六话

宋四六话

十二卷。清彭元瑞(1731-1803)编。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与纪昀齐名,同为乾隆时名臣。著有《经进稿》及《恩余堂稿》等。彭氏在遍览宋代典籍文献时,认为其骈文“议论流利,属对精切,爱不释手”,因而广收博辑、参照宋代文献典籍共一百六十九种,上起太祖建隆元年开国,下迄南宋灭亡319年间,凡有关的宋人骈体文,遍加捃采,尽录之。此书收入制诏、表、启、赋、檄、露布、判、设论、祝文、青词、道场疏、开堂疏、乐语、上梁文、杂文、散语、摘句、谐谈等共八百二十九篇(则)。以“揽各体之精华、存一朝之典故”(《歙人曹振镛序》)。此集不仅记载了不少有关宋代的朝政、外交、战事、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史实,而且每于所录文章之后必详注原文出处,基本保存了宋代文献典籍的全貌,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又是一部骈文总集。据曹振镛序称:“海内奉为圭臬者廿有余年”,足见其影响。该书最早刊行于嘉庆癸亥(1803)年南昌彭氏定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歙人(今安徽歙县)曹振镛补之,成二十四卷。录入《海山仙馆丛书》,现存于世。

猜你喜欢

  • 宣和博古图

    三十卷。宋王黼(1079-1126)撰。王黼,字将明,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崇宁年间进士,多智,善谗佞逢迎,由宰相何执中荐为校书郎。蔡京复相,黼效过大力,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后不久,又上疏皇帝陈蔡京

  •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

  • 山居清赏

    二十八卷。明程荣(生卒年不详)撰。程荣字伯人,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南方草木状、禽虫述等十五种,其中除茶谱一种为程荣所自撰外,其余均为采摭他人之作,且很少考证。此书为农圃之书,有一定

  • 茅山志

    ①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今杭州)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此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

  • 经传释词

    十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见“广雅疏证补正”。《经传释词》有嘉庆三年(1798年)王引之自序,书稿大约即完成于此时。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阮元序谓王氏积二十年之功方撰就此书,是书为王

  • 负暄野录

    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

  • 泰律补

    一卷。清闵为人撰。为人字德修,云南保山人。喜研乐学,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泰律》,以为所言甚善,唯所附图尚有缺遗,故作《泰律补》一卷。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泰律》乃《周易》精髓,专气音声直气声音,即

  • 考察日本学校记

    十六卷。清李宗棠(生卒年不详)撰。李宗堂安徽颍州人,官至山西候补道。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宗棠受安徽抚臣之命赴日考察教育,《考察日本学校记》即为此次考察之结果。书前有李氏自序,云近三十年日本屹然独

  • 樵史通俗演义

    四十回。题“江左樵子编辑,钱江拗生批点”,作者、批点者皆不知何人。书成于清初,长篇小说,叙明末历史故事。从明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乱政写起,详细铺叙了魏忠贤势焰张天、陷害忠良百姓等恶迹;由魏氏倒台自缢,便

  • 诗说活参

    二卷。清李灏(生卒年不详)撰。灏字柱父,又字沧江,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乾隆间,以生员荐举试博学鸿词科,不遇。官至永宁训导。著有《范同宗录》、《问茞堂集》及《诗说活参》。此书不载经文,仅以《诗》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