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乐集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山开化寺慧瓒禅师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住玄中寺时,舍其《涅槃》讲说,修习净土行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先后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的声音响彻林谷。因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后人称道绰为“西河禅师”。(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396页)经他热心弘化,善导广劝道俗信众念阿弥陀佛名,遂使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人人都会念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于他的博学,更由于他对佛法的执著研习,遂使他成为唐代净土教的一位受人敬仰的高僧。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驱车专程来到玄中寺访问道绰,为文德皇后祈愿。道绰净土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经证。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在他感召下涌现出不少净土法门高僧、如善导、道抚、僧衍、尼大明月等僧人。道绰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上下二卷,亦称《净土论》。此书共分十二大门,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劝信往生。集内引文共五十六部,其中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说明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报身报土,上至菩萨下至凡夫俗子都可往生。第二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批评大乘中人的偏执异见。第三大门有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正旨。第四大门有三番料简,以中国高僧行净土法门为示范,说明习此门的种种好处。第五大门有四番料简,说明难行道、易行道的区别和修习方法。第六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劝人立志求往,机会莫错过。第七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劝修净土。第八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引证比较,劝人舍此土,求往生。第九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弥陀净土有善无恶、有乐无苦,寿命长远不可思议。第十大门有两番料简,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劝人回向西方以成大益。第十一大门有两番料简,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第十二大门有一番料简,以《十往生经》为证,劝人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本书彰显自宗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在:第一、圣净二门思想,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由于找不到圣道、净土二种胜法,才生死轮回终不可解。第二、十念成就,即讲一个人十念相续称佛名字,一定往生之理。第三、末法思想,即指西方净土是佛法被灭后的唯一出路。早打算,早修持,早到达,早得益。否则,前途未卜,凶多吉少。此书在唐代中叶传入日本,因此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也是研习净土宗的重要资料。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字典校录外编

    清英浩撰。参见《字典校录》。是编与《字学举隅》略同,其内容如次:卷首列清帝庙讳敬避字样;卷一分楷体正讹、楷体相承、摘讹音三篇;卷二为辨似;卷三为切韵入门法二十四摄图;卷四为字母切韵切法、等韵切音切字要

  • 续夷坚志

    二卷。金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元好问公元1219年登进士第、仕至左司都事员外郎。其著甚丰,有《遗山诗集》二十卷,《壬辰杂编》若干卷等。好问聪敏,七岁能

  • 三遂平妖传

    四卷二十回(增补本四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小说,又名《平妖传》,叙述北宋时贝州王则起义,文彦博得诸葛遂、马遂、李遂之力加以镇压的故事,故名《三遂平妖传》。王则在宋代历史实有其人,

  • 蓬莱县志

    八卷。清高岗修,蔡永华纂。高岗字仑侯,北平人(今北京市),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蓬莱县知县。蔡永华,邑人,曾任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考蓬莱县,其原无旧志,此志为创修。高

  • 择是居丛书

    十三种,五十六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此丛书所收著作均为据宋元刊本影印,与刻本可相互补足。经部如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于九经之外增加《公谷》、《春秋年表》。此书曾刊刻于《知不足斋

  • 读易别录

    三卷。清全祖望撰。祖望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全氏以为正史《艺文志》中易类除传义章句外,或归于蓍龟家、五行家、天文家、兵家、道家、释家、神仙家。而朱彝尊《经义考》将其列

  • 黔诗纪略

    三十三卷。清黎兆勋采诗、莫友芝辑。黎兆勋,字伯庸(一作伯容),贵州遵义(今遵义市)人,生卒年不详,约道光、咸丰间人。其他事迹均不详。清代云南、贵州地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民族矛盾尖锐,为此,黎氏决定收辑

  • 思贤录

    《思贤录》五卷,《续录》一卷,并为明谢应芳(1296-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尊奉程朱理学,终身不仕,自号龟巢老人。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怀古录》、《辩惑编》

  • 四书翼注论文

    ① 三十八卷。清张甄陶撰。甄陶字希周,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书首有蒋士铨、郑大进序,又有甄陶自序及凡例。是书遵守朱子集注,专以阐发注中所涵之奥,与注外未尽之词。因朱注明白易晓处,尽人皆知,故不重

  • 斜川集

    十卷。旧本题宋苏过(1072-1123)撰。苏过,苏轼之季子。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事迹附载于《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但世无传本。王士贞《香祖笔记》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