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正义

孝经正义

三卷。唐玄宗(685-762,713-755在位)注,宋邢昺(932-1003)疏。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之三子。盛唐较开明之皇帝,用贤相,出现“开元盛世”,比于“贞观之治”。天宝年间后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终致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在位四十四年,庙号玄宗。邢昺,字叔明,济阴(今属山东)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迁金部郎中。真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坐讲《春秋》于殿上。后召昺与杜镐、孙奭等校定《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书义疏。官终至礼部尚书。该书于唐开元十年(722),玄宗注,天宝二年(743)重注,均颁行天下。《旧唐书·经籍志》载:《孝经》一卷,玄宗注。《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其注曰:“玄宗。其称‘制旨’者,犹梁武帝《中庸义》之称制旨,实一书也。”而赵明诚《金石录》、陈振孙《书录解题》均载该书四卷,实因该书曾于天宝四年(745)刻石于太学,称为《石台孝经》,其拓本为四卷。自玄宗注《孝经》后,为之作疏者不乏其人。至宋咸平年间(998-1003),邢爵据唐行冲疏为蓝本,复为之疏。然旧文新说已不可辨。《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别。今文称郑玄注,古文称孔安国注。唐刘知几主古文,司马贞主今文,二者互相辩驳。后今文行而古文废。考其源流,可知今文之立,自玄宗此注始;玄宗注之立,则自邢昺疏始。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明正德六年(1511)刊本,姑苏汪氏翻正德本,桐乡金氏翔和书塾翻刻南宋相台岳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四六膏馥

    七卷。旧本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宝谟阁学士。著有《诚斋集》。此书杂采集各家四六字句,分类编次,供学习

  • 梅边乐府

    一卷。清孙景贤(生平详见《龙吟草甲乙集》)著。其旧友编修孙兆玮遵其嘱,将其手编的《梅边乐府》付梓,并为之作序。书中所收的词、曲清奇隽永,缠绵悱恻,如《调寄菩萨蛮·咏故宫白牡丹》:“年年花似雪,寒尽心头

  • 杜延业晋春秋

    一卷。清汤球辑。杜延业,一作杜光业、杜延笃,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延业精研自王隐《晋书》以下诸史及割据政权君臣传记,就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辑而成《晋春秋略》二十卷,今已佚。汤球辑为一卷,入《广雅书局

  • 孝经类解

    十八卷。清吴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吴之騄字耳公,歙县(今属安徽)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绩溪县教谕,迁镇江府教授。该书多引经史子集以证经文。然而释经在于发挥微意,不应当旁引后代故实,与经文牵

  • 读诗日录

    十三卷。清刘士毅(生卒年不详)撰。士毅字仲肩,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著有《读诗日录》十三卷。此书书前自序云得蠡吾李氏本,李氏本以毛郑为宗。士毅以此书为底本,又参校诸书

  • 选录斋诗钞

    三卷。《诗余》一卷。清韩德玉撰。韩德玉,生卒年不详,江苏长州(今苏州)人,资政韩莲洲之女,刘传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县刊本。书前有礼部奏文、叶昌炽所撰写的家传、刘永诗所撰写

  • 浙鹾纪事

    一卷附录奏疏一卷。明叶永盛撰。叶永盛,安徽泾县人。任浙江巡盐御史。是书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忠义右卫百户高时夏,奏浙、福余盐变价,可得银三十万,命浙江督税内官刘成、福建督理矿税内官高宷、督率原

  • 银鹿春秋

    一卷。明陆嘉颖撰。嘉颖字子垂,又字明吾,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不详,天启年间(1621-1627)曾官主簿。该书是记载历代节义仆佣事迹的一部专书。银鹿乃唐代颜岘的家僮,他一生侍从颜真卿,即使遇到祸

  • 忠义录

    ①十四卷。明王蓂(生卒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忠义录》从历代史传搜罗有关忠义事迹,分类编排而成,以伯夷以下597人为上,张良以下

  • 求是斋杂存

    六种,八卷。清彭崧毓撰。彭崧毓字于蕃,别号江湖渔叟,江夏(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人。咸丰年间进士,官云南腾越知府。彭氏丛书有《求是斋初刻》收书三种,而《求是斋杂存》后出,已将初刻三种收入。六种为《缅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