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婆数槃豆法师传

婆数槃豆法师传

一卷。陈代三藏法师真谛(499-569)译。真谛,梵文音译为“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为“拘那罗陀”,意译为“亲依”。为南朝梁、陈时代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印度优禅尼国人,后到扶南(今柬埔寨)传法。应梁武帝之请,于中大同元年(546)到达南海(广州),两年后来到建康(今南京)后游历各地,转而专心译经。他奉梁武帝之命,从清泰二年至承圣三年于正钦寺译出经论十部,二十卷。侯景之乱后,他避乱至广州,刺史欧阳请他住制旨寺译经,自陈永定元年至泰建元年,又译经四十部,共一百二十九卷。前后所译大都是有关无著、世亲所创的法相宗经籍。其译婆数槃豆法师传,即是宣扬此宗之作。《婆数槃豆法师传》大致记述世亲,无著事迹也见载其中。无著与世亲原是昆弟,世亲同名婆数槃豆沙,后人以婆数槃豆沙专指世亲。因此,此传就是世亲的传记。世亲,约四五世纪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他博学多闻,遍通典籍,后从师佛陀蜜多罗法师。有称他遍通小乘十八部教义。不信大乘,认为大乘是“非佛所说”。因无著苦劝,转从兄遍学大乘教义,并广著大乘论书,解释《华严经》、《大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经》、《胜鬘经》等。并著书详论瑜伽行派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大乘庄严经论释》、《辩史边论》、《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净土论》、《二十唯识论》、《唯识三十论颂》、《摄大乘论释》、《大乘成业论》、《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佛性论》等书。《婆数槃豆法师传》对了解世亲生平及其佛教信仰等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版本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益古演段

    三卷。元李冶(详见《测圆海镜》)撰。这是李冶写于1259年的关于天元术的普及著作。在自序中李冶称:“近世有某者,以方圆移补成编,号《益古集》,真可与刘李相颉颃。余犹恨其闭匿而不尽发,遂再为移补条段,细

  • 读中庸记

    一卷。清范泰衡(详见《读大学记》)撰。是书大都本于《章句》,稍参考《辑略》、《或问》之旨。也是分节为说,而理较显豁。驳语类言戒惧是由外以尽于内,慎独是由内以及于外。称经文首言须臾不可离,归重于不睹闻与

  • 律表

    六卷附洗冤录表 四卷督捕则例表二卷。清曹沂撰。曹沂,山西介休县人。乾隆间任宜昌府知府。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后编成。首为曹沂自序,次为凡例,内容有五刑狱具诸图,纳赎收赎图、三流道里表、五服、八

  • 粤风续九

    四卷。清吴淇(1615-1675)编。吴淇字伯其,号冉渠,雎州(今安徽宿县北部)人。是集凡四卷。为吴淇任浔州推官时,杂采其土人歌谣,又附猺、狼、僮歌数种,汇为一编而成。其云续九者,屈原有九章、九歌,拟

  •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

  • 荆溪疏

    一卷。明王稚登撰。王稚登,字伯,长洲人。《明史·文苑》有传。宜兴,古阳羡,(今江苏宜兴),又名荆溪,清分设二县。此书为游记之类,不名游记,而称“疏”,则为明代人好异的缘故。是篇首及张公洞,山如覆釜,霹

  •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刘逢禄治《公羊春秋》,他认为何休生于古文经学盛行之日,能廓开众说,整齐传义,条理精密,于是作《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发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的大义。他

  • 月波洞中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为一卷,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晁公武《读书志》所言与郑樵基本相同,只是又说此书系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今所传本系《永乐大典》所载。

  • 历代相业军功考

    二卷。《明代相业军功考》二卷。明沈梦熊撰。梦熊字兆扬,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著名宰相和有巨大军功之人的事迹,成书于天启三年(1623)。《历代相业》选录自伊尹至陆秀夫,

  • 孝经十八章辑传

    一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安徽歙县人。光绪六年进士,签分山西知县,告病不就,屡主安徽敬敷、芜湖、中江、紫阳各书院。是书首有自序,认为孔子作孝经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疏序云夫子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