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录
五卷。明张玭(生卒不详)撰。张玭,字席玉,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人。明嘉靖年间(1535)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夷齐录》记有关伯夷、叔齐事迹。张玭曾守永平府,永平府城西孤竹故城有清德庙,以祭祀伯夷、叔齐,张玭因而收集历代有关二人的祀典和诸家艺文,编为《夷齐录》。据该书目录,原本有图,今无,概为传写者所佚。《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五卷。明张玭(生卒不详)撰。张玭,字席玉,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人。明嘉靖年间(1535)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夷齐录》记有关伯夷、叔齐事迹。张玭曾守永平府,永平府城西孤竹故城有清德庙,以祭祀伯夷、叔齐,张玭因而收集历代有关二人的祀典和诸家艺文,编为《夷齐录》。据该书目录,原本有图,今无,概为传写者所佚。《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十卷。陈骙(1128-1203)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1132)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八卷。朝鲜康命吉(生卒年不详)撰。康命吉,朝鲜太医,曾任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此书以朝鲜许浚《宝鉴》为蓝本,删其繁冗重复之语,补其缺漏未备之方,重行编次而成。书中引用医籍二十一种,有《灵枢经》、《医学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一卷。清王嗣邵(详见《毛诗析疑》)撰。此书用段玉裁《毛诗训故传》为定本,分传与经,各自为卷,以求恢复毛诗的旧貌,可惜只写成了一卷,但成就很高。只是其中有述经的,有不述经的,体例不一,使后人不能继续沿此
四十三卷。旧本题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童宗说,南城(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张敦颐(详见《六朝事迹》)。潘纬,字仲宝,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据乾道三年(1167),吴郡陆之渊序,称为
五卷。明段元一(生卒年不详)撰。段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明代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人,曾官至知县。撰有《化机汇参》五卷。《化机汇参》,又作《化机会参》。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二卷。清刘蓉(1816-1873)撰。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初佐曾国藩戎幕,官至陕西巡抚。后因挫于军事罢职。著作有《思辨录疑义》等。所著《养晦堂集》,有诗集二卷,文集十卷。诗集按诗题计,
九卷。《续集》八卷。元韩奕撰。奕字公望。平江(江苏苏江)人。生于元文宗时,入明不仕,终于布衣。其诗古体伤于浅率。近体如《送县学教谕》云:“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长如在故乡。”《东湖放舟》云:“树影不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