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别山志

大别山志

十卷。清胡凤丹撰。胡凤丹,著有《黄鹄山志》等。《大别山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共十卷。艺文则占六卷。兹篇详考古称之大别山于今之何处。古大别山在今何处,历来众说不同。《尚书》禹贡曰,内方至于大别。孔传则曰,内山、大别在荆州,汉水所经。郑玄又云,大别在庐江安丰县。于此,杜预曰,大别阙不知何处,然或曰在安丰县西南。而《左传》则云,吴既与楚夹汉,然楚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缘得在安丰县。虽不知其处,要与内方相接,汉水所经,必在荆州界也。兹篇考大别山,则力否上说。而谓大别山在湖北汉阳府东北、汉水西岸,又名鲁山、翼际山、龟山。其以鲁山当古大别山,乃据《元和郡县志》及清胡渭《禹贡锥指》、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等书所考。兹说似较合理。然兹篇艺文所收甚杂,其所载杜甫禹庙等诗,实与大别山无涉,以删去为佳。

猜你喜欢

  • 格斋四六

    一卷。宋王子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三十卷。宋代释宗杲(生卒年不详)撰。宗杲,俗姓奚,字大慧,因居妙喜庵,亦称妙喜。宣州(今地不详)人。生具灵性,具有慧根。十二岁即投慧云、齐公处受经论五年。后游洞宗之门,习南禅宗义,用心良苦,学问大进。

  • 芷园臆草存案

    一卷。附易氏医案一卷。明卢复(生卒年不详)辑。卢复,字不远,钱塘(今属浙江省)人。曾从高僧游,解悟释理,精通医学,认为医学亦应当以参悟入门。著述颇丰,惜多散佚。此书成于明天启三年(1623),载医案十

  • 日照县志

    ①十二卷。清杨士雄修,丁时纂。杨士雄,浙江义乌人,监生出身,康熙三年(1664)任日照县知县。丁时,邑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杨士雄奉修邑志之檄,开局修志,经多方购求,得明万历年间知县杜

  • 洛闽源流录

    十九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撰。取有明一代儒家学者,分别门户,各立为传。其中第一至十三卷为洛闽学派,列入正宗16人,羽翼39人,儒林192人;第十四卷为新会学派,十五卷为余姚学派,共列入羽翼8

  • 甲骨卜辞

    一卷。〔美〕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摹,白瑞华(Roswell S.Britton)校。线装,一册。方法敛,美国人,曾与英人库寿龄同为山东潍县牧师。当殷墟甲骨初出土时,他们二人合购殷

  • 艺苑捃华

    一名《秘书四十八种》,四十八种、九十六卷。清顾之逵编辑。顾之逵字抱冲,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出身,家中藏书甚富,其藏书处曰“小读书堆”,为嘉庆时吴中大藏书家,著有《一甄录》等书。本丛书汇辑汉唐以来

  • 晋五胡指掌

    三卷。明张大龄撰。张大龄,字立羽,明代四川眉(今四川眉县)人,生于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年间。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发展、风俗、民

  • 兵要望江南歌

    一卷。旧题唐易静撰。《崇文总目》题曰“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称曰“旧题黄石公以授张良”。晁《志》误,其诬不待明辨。别本又题唐李靖撰,亦误。观此书所述,皆为兵家占候之事,共三十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