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五卷。南宋欧阳德隆撰,郭守正增修。欧阳德隆,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进士。郭守正,字正己,自号紫云山民,学者称紫云先生。初德隆以《礼部韵略》有字同义异、义同字异者,遂因监本详加考辨,撰《押韵释疑》五卷,以便程试之用。袁文焴为之序。后书肆屡为刊刻,多所窜乱,守正因取德隆之书参以诸本,为删削增益各十余条,遂成《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德隆原书不传,存世者为守正校订本。是书前载文焴序、守正自序。卷首列“重修条例”、“绍兴新制”及“韵字沿革”、“前代名姓有无音释之疑”、“韵略音释与经史子音释异同之疑”、“韵略字义与经史子字义异同之疑”、“经史子训释音义异同之疑”、“本韵字异义异经史子合而一之之疑”、“两韵字同义异而无通押明文者”、“出处连文两音之疑”、“押韵经前史后之疑”、“经史用古字今字之疑”、“有司去取之异”、“世俗相传之误”、“赋家用韵之疑”、“疑字”、“字同义异”、“正误”、“俗字”诸例。每字之下先列监注,次列补释及它韵它纽互见之字。详辨各字音义点画之异同,是否可以重押通用。所引多当时程试诗赋,并注明某人某年某篇曾押用某字,考官看详故事以证之。每韵之末,列绍兴中黄启宗、淳熙中张贵谟等奏添之字,或常用而官韵不收之字。是书考证颇为详密,较他本《礼部韵略》不同。是书录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久无刊版,此本犹从宋椠钞出。”《续录》云:“宋嘉熙小字本,作郭正已增修,最佳。”另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小学类。

猜你喜欢

  • 洛诰笺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此书,重点在于辨驳周公摄政之事。王国维认为,周公摄政之事不可信。他在解释《洛诰》中“复子明辟”时说:“复,白也。”又引郑玄曰:“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所以王氏认为“复子犹《立

  • 集韵表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是书因陈澧治《广韵》之法以治《集韵》。认为陈氏所考“喻”“为”二纽,口治心治俱难解析,复并“喻”“为”为一纽。而从黄侃分微于明,考《集韵》为四十纽。复统之以二十三摄,制为一表。以韵

  • 西台漫记

    六卷。明蒋以化(约1584年前后在世)撰。蒋以化,字仲学,号养桐,常塾人,蒋以忠之弟。生卒年均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官至监察御史。《西台漫记》一书杂记见闻,也多涉及僻逸幽怪的事。例如其中记叙

  • 孝经旁训

    一卷。清孙传澄修订。孙传澄字对涧,浙江宁波人。是书经文作大字,注作小字,列于经文之旁。“广扬名”章下附古文“闺门”一章。“庶人、三才、孝治、圣治纪孝行、五刑、广要道、广至德、广扬名、谏诤、感应、事君、

  • 针经

    见《灵枢经》。

  • 微庵掌录

    一卷。清陶绍曾(生卒年不详)撰。陶绍曾字仲甫,号微庵,安化(今甘肃庆阳)人。陶宪曾之弟,补县学生员,二十五岁而卒。陶绍曾兄弟,少年有成,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读书杂志》,撰《灵华馆丛稿

  • 雨中花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

  • 半江集

    十五卷。明赵宽(1457-1505)撰。赵宽,字栗夫,号半江,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第一,历刑部郎中、浙江提学副使,终广东按察史。著有《半江集》。此集在明正德间有王思诚刻

  • 古礼乐述

    一卷。清李诚撰。李诚字静轩,浙江黄岩人,生卒年未详。嘉庆十八年(1813)贡生,官云南姚州州判,以顺宁知县终。李诚精研经术,撰《十三经集解》二百六十卷,又因郦道元著成系统记载我国水系的《水经注》,遂发

  • 徐光启行略

    一卷。比利时人柏应理(?-1692)撰。柏应理为比利时耶稣会士。1658年同南怀仁等三人一道来华。著有《孔子哲学》等书。此书是作者因在江南传教,得到徐光启孙女甘弟大的许多帮助,因此为表彰徐光启等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