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传义合订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以致互有异同,各有歧义。只是两义各有发明,能够并行不悖的,仍然全部收录,并附有诸儒之论。诸儒之论确实有胜过程传朱子本义者,便舍去程、朱之说,而从诸儒之论,朱轼自己的见解也附于其后。其凡例说,遗象言理,从王弼开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才有理,理从象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不是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等等,均为象。就是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没有不是象的。丢掉象去言理,不知理在何处。《易》道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便纳甲飞伏等等术数之学,不能说非《易》之一端,更何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均是卦体显而易明者。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详备,来知德把它称为卦综是错误的。又说程颐不取卦变,说所有的卦都来自乾坤,然合之《彖传》,究竟未能完全一致。今皆遵从朱子的一阴一阳出自《姤》、《复》之说。又说宋、元以来易图不少于数千种,但与四圣人的精义,全都无关,今一概不予收录。只条分缕析朱子各图之义,但仍不载诸图等等。全书宗旨,均于此可见。此书朱轼在世时未能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校付刊刻。乾隆为其作序,称此书简明精当,博广而无枝蔓,钩深探赜而不穿凿附会。有鄂氏刻本、乾隆刻本,《高安全书》本,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陈学士文钞

    一卷。清陈仪撰。陈仪(1670-1744),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祖陈帖以兄少司农协荫授官。父陈良瑛袭荫为京职。陈仪生而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同里前辈交口称之。康熙二十九年科乡试,屡蹶公车。康

  • 论语俟质

    三卷。清江声(1721-1798)撰。声字叔沄,晚号艮庭,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经学家。其学墨守汉学,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等。是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当时江声已七十九岁高龄。声于

  • 答策秘诀

    一卷。旧本首题建安刘锦文叔简辑。末有跋语,题“至正己丑建安日新堂志”。跋中又称“不知作于何人,相传以为贡士曾坚子白之作”云云。据此,则似又非刘锦文所辑。该书为纲十二:有《治道》、《圣学》、《制度》、《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九谷考

    三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以《说文》为主要根据,考释黍、稷、稻、粱、麻、大豆、小豆、麦、苽等九谷。每一谷首列《说文》之说,后加按语,遍引经史百家,间用农家习沿之语,参验以播获季节

  • 筠轩清秘录

    三卷。旧本题明董其昌(详见《画禅室随笔》条)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论玉、论古铜器、论法书、论名画、论石刻、论窑器、论晋汉印章、论砚、论异石、论珠宝十个子目,持论允当,颇中要旨,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

  • 左传杜注拾遗

    一卷。清阮芝生撰。芝生字紫坪,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曾学于著名学者天台齐召南门下。此书多用顾炎武、顾栋高之说,有时也纠正他们的疏误,大体上是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一书的补充和订正,有的地方持论较为

  • 顺天府志

    一百三十卷,附录一卷。清万清黎、周家楣修,李鸿章、张之洞、缪荃孙纂。李鸿章详见《畿辅通志》。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

  • 元内府宫殿制作

    一卷。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元代宫殿建筑工艺技巧绝伦,宏丽精美,内府之宫殿建筑除此之外,在布局、建筑用料上更有自己的特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偰写有《元大都宫殿图考》一书,详记元大都宫域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

  • 四书殊一

    四卷。清李垒撰。李垒字固村,是编分二十六卷。一曰学,志为经籍诣力附焉;二曰知,明觉附焉;三曰言,言行辞附焉;四曰行,处事处境修省过失附焉;五曰孝,孝弟忠信附焉;六曰仁,仁义仁智勇附焉;七曰义,勇刚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