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另有《仪礼恒解》,已著录。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刘氏所论,多以《周官义疏》为本,注释则多用郑玄、贾公彦之说。书中每官及《考工记》之末,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刘氏对《周官》研究颇深,《周官恒解》一书胜过《仪礼恒解》,可备一观。有光绪刊本。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另有《仪礼恒解》,已著录。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刘氏所论,多以《周官义疏》为本,注释则多用郑玄、贾公彦之说。书中每官及《考工记》之末,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刘氏对《周官》研究颇深,《周官恒解》一书胜过《仪礼恒解》,可备一观。有光绪刊本。
八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收二百余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一卷,其第八卷为《补遗》和《续补》。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
一卷。清陶鸿庆(1895-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六种。在先秦名家著作中,以《尹文子》最为清晰。然书中亦有许多错误。鸿庆引征文献,校订《尹文子》十二条,颇为精详。如在《大道上篇》“故
三卷。宋傅察(1089-1125)撰。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今河南孟县)人。大观元年(1107)进士及第。时蔡京为相,闻其名,欲以女妻之,傅察固辞不受,复娶赵梃之女。以外家恩例,为青州司法参军,历永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
一卷。清项蘅撰。项蘅,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临海张应彪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书末有
五卷。清陈学海修,韩天笃纂。陈学海字二登,江西永丰人,进士出身,康熙五十八年(1719)任恩县知县。韩天笃,邑人。恩县志,自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孙居相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二十余年,未有续修。政
一卷。清李荣陛撰。李荣陛,乾隆时官云南知县,好治舆地之学。著有《禹贡山川考》等。《云缅山川志》间影楼丛书本,共一卷。兹篇所载,多为李氏亲历,非空谈考据者可比。其正旧志乘之误处甚多。显著者有三。其一,谓
十六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字纯文,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十六卷,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术五部。杂采事迹,亦间有论断,其体例在类书和说部文献之间。多
一卷。作者不详。旧本题曰元人,恐怕也是猜测之词,不足为信。是书主要内容为杂记饮食故事。其书所用资料,大多数来源于《酉阳杂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大多数是常见的故事。此书本来名为《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