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受棋堂诗集

受棋堂诗集

三十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卒年不详。明末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杰,共同报国,未能如愿。归家闭户读书,博闻强记,贯穿注疏,颇负重名。与朱彝尊、严绳孙、潘朱时称“鸿儒四布衣”。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召试“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以母老告归,遂不复出。擅写诗,早年即有诗名,其诗崇尚朴厚,不堆砌词藻。《受棋堂诗集》是李因笃自定本,三十五卷,此本独缺第四卷,故为三十四卷。目录未注出。大约是因自删,随写随刻,可能课排卷数,不得已而立一虚卷。其诗意气苍莽,才力富赡,但常常亢奋激昂而失于粗豪。卷首有潘耒康熙三十八年(1689)序。《序》称:“其诗原本《风》、《骚》,出入古歌谣乐府,而以少陵为宗。……既与杜冥合,而章法句法讲之尤精,千锤百炼而出之。此学杜而得其神理,非袭其皮毛者也。”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本。

猜你喜欢

  • 通甫类稿

    四卷。《续编》二卷。《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清鲁一同(1805-1863)撰。鲁一同,字通甫,一字兰岑,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遂潜心经学。与林则徐有交。

  • 新出汉魏石经考

    四卷(影印原稿本)。吴维孝撰。维孝字峻甫,率宾人。书前有宋文蔚、刘芝叟、陈景陶的序以及吴氏的叙目。首卷是汉石经残字,二卷为魏石经残字,三卷是魏石经残字考释。四卷以周氏、马氏所藏以及破碎的魏石经残字作为

  • 平斋词

    一卷。宋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浙江临安,今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成都通判、监察御史、端明殿学士。《宋史》有传。著有《平斋文集》等。本书由明末藏书

  • 春秋衷要

    六卷。清李式谷(详见《易经衷要》)撰。式谷深于经学,撰有《五经衷要》七十二卷,该书是其中的一种。第一卷为隐公、桓公,第二卷为庄公、闵公,第三卷为僖公、文公,第四卷为宣公、成公,第五卷为襄公,第六卷为昭

  • 论语包氏注

    一卷。东汉包咸(生卒年未详)撰。咸字子长,会稽曲阿(今浙江绍兴)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承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至大鸿胪。咸所作章句,用张禹说。然其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著录。幸为

  • 庄子平议

    三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诸子平议》第七种。前人研究《庄子》,认为不明音训不足以究其旨,所以清代学者都非常重视音训。俞樾作《庄子平议》,所言声训,也不外于此。其训《德充符》中之“淑诡

  • 释范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廖平所撰《穀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大体上在于补充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疏略,纠正范注之误,提出自己的看法。可参见《重订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条。该书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 残本杂剧三集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

  • 孝经迩言

    一卷。明虞淳熙撰。虞淳熙,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人。是书首有张位序及虞淳熙自序,列有提纲,内列宗传图、全孝图、孝字释、全孝心法、传经始末、全经纲目。将目录汇编成斋戒事亲之目、斋戒事君之目、斋戒事天地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