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宏纲
三卷。宋罗黄裳(生卒年不详)编。罗黄裳,池州(今安徽铜陵)人。咸淳中曾为番禺守。明《内阁书目》曰:“《发蒙宏纲》,宋咸淳间,罗黄裳撰五言诗十二篇,又择古文凡有关于蒙养者三十篇以训蒙。今考所录,皆乡塾习诵之文。无所鉴别,亦无所发明,殊无一长之可取,不知何以流传于后。有《永乐大典》本。
三卷。宋罗黄裳(生卒年不详)编。罗黄裳,池州(今安徽铜陵)人。咸淳中曾为番禺守。明《内阁书目》曰:“《发蒙宏纲》,宋咸淳间,罗黄裳撰五言诗十二篇,又择古文凡有关于蒙养者三十篇以训蒙。今考所录,皆乡塾习诵之文。无所鉴别,亦无所发明,殊无一长之可取,不知何以流传于后。有《永乐大典》本。
二卷。明张羽(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张羽字凤举,江苏泰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由淳安知县擢为御史,弹劾中贵,疏论时事,均甚切实,官至沙南节政使。著有《东田遗稿》是集为张羽季子张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
五卷。清雷浚辑。雷浚(1814-1893)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尚著《说文外编》、《说文引经例辨》等。是编以通俗韵书失收之字甚多,因用《古经解钩沉》、《小学钩
二十六卷。清刘绍邠(详见《周易详说》)撰。此书专采《公羊》、《穀梁》二传附会之说与孙复、胡安国诸家臆断之论汇为一编,更以己意穿凿。作者抨击《左传》不遗余力。他认为《春秋》经记人以或书名或书字或仅书“人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
六卷。清潘世思(1770-1854)撰。潘世思,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状元,累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林则徐驰赴广东禁烟。其人早擢科第,久历中枢,案牍之余,走笔
一称《毛雅》,十九篇。清陈奂撰。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又号师竹,晚年号南园老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段玉裁,专治《毛诗》、《说文》。咸丰初举孝廉方正。尚著《毛诗传疏》三十
二卷。《续集》一卷。《杂序》一卷。《龚端公奏议》八卷。附一卷。《浠川政谱》一卷。《露浣园稿》四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生平事迹见《定山堂诗集》条。其人
一卷。徐绍桢(1861-1936)撰。徐绍桢字固卿,原籍浙江,迁居广东番禺。官至南京卫戍司令。一生从戎,好藏书,父徐灏治经学尤精《说文》。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依唐注,参照诸家,掺合己见,别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