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朝崇经记

历朝崇经记

一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卷首有自序,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由于崇经相同,而所见各异,大约可分为三期:一期为汉,六朝附之;二期为唐、宋;三期为元、明。大抵唐宋以前,还遵从汉代旧说,朱熹的学校贡举私议,还说现在要讨论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都以注疏为主。如《易》兼取胡瑗、石介等说,《书》兼采刘敞、王安石等说,《诗》则并收欧阳修、苏轼等说,《周礼》则并包刘敞、王安石等说,《仪礼》则是刘敞,《二戴礼记》则并容刘敞、程颐等,《春秋》又为啖助、赵正等。那么是朱熹未尝不重注疏、不采众说。从元代延祐二年颁行《程朱经解》,明代一概因袭,使古注疏几近于束之高阁。书中对归有光、顾炎武二人之说,深致慨叹。千余年来,经学每况愈下。读本书的人,当知汉学复兴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有嘉庆九年刊本,安徽丛书第一期本。

猜你喜欢

  • 疣赘录

    九卷。《续录》二卷。明顾梦圭撰。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七年(1538)前后在世。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本书为顾梦圭所自编,同里归有光为序

  • 王壮武公年谱

    二卷。清罗正钧编撰。正钧,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王鑫字璞山,湖南湘乡人,为罗泽南弟子,湘军军官。因劳累过度,三十三岁即卒于军中。该谱记载周详,对平生战绩记载尤详。卷首附国史本传,无序跋。现存

  • 陶庐杂录

    六卷。也称《陶庐杂咏》。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人称梧门先生。原名远昌,乾隆帝为改此名。乾隆进士,官翰林,主持坛坫,垂三十年。后散馆授检讨,官至侍读学士。曾任四库馆提调

  • 南陵先哲遗书

    五种,二十三卷。民国徐乃昌(见《积学斋丛书》)编。丛书收南陵先贤著述五种,清汪越《读史记十表》十卷为影印《四库全书》本,《提要》称其考校精密,对原书纠误颇多;清汪桢《史弋》二卷据康熙四十年本影印,取周

  • 春秋土地名

    一卷。晋京相旸撰,清马国翰辑。京相旸,晋司空裴秀门客,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春秋土地名》三卷,题“晋裴秀客京相旸等撰”,《旧唐书·经籍志》直题京相旸撰,卷数同。是书久佚,马国翰《

  • 陌花轩杂剧

    七种。明黄方胤(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方胤号醒狂,金陵(江苏南京)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据焦循《曲考》录曲七种,曰倚门、再醮、淫僧、伦期、督妓、娈童、惧内。题《陌花轩杂剧》

  •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

  • 读晏子春秋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陶氏此书是他读诸子札记的第七种,其中颇有可供参证的地方。如《晏子春秋》原文中“请使之示乎”句,“乎”当为“子”之误;“寡人一乐之”句,“一”当为“美”之误;“其不为穴者”句,“穴”之

  • 京尘杂录

    四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号尔园。生卒年不详,道光辛卯(1831)举人。该书为笔记体,记京城戏曲艺人之事,与《教坊记》、《青楼集》内容相类。卷一为“长安看花记”,记著名艺人秀兰等二十一人事。卷二

  • 水品

    二卷。明徐献忠(详见《吴兴掌故集》)撰。是书主要内容记载品煎茶之水。一卷首为总论,以下分为七部分:一曰源、二曰清、三曰流、四曰甘、五曰寒、六曰品、七曰杂说。二卷详记诸水。从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目录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