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凤阳府志

凤阳府志

①四十卷。清耿继志等修,汤原振等纂。耿继志,字敏中,盛京盖平(今辽宁营口市)人,荫生,康熙十八年(1679)来任凤阳府知府。汤原振,凤阳府儒学教授。耿继志来守是郡,会部敕各省纂修通志,征集各郡志乘。而凤阳之为郡,创自明初,故志乘独缺,惟明成化间,柳瑛辑有《中都志》一书,越二百余年,抱残守缺,莫之或继。耿继志奉征设局纂修,而属其事于儒学教授汤原振,始事于康熙二十二年(1863),越年而志成。此志大体尚无巨谬,惟分类间有未当,如既以孝义、列女各自为目,不加入人物以为总括,而又列人物一目。所属各邑,为南北之要冲,于防守、兵事,非无可记,此志皆置而不书,乃实为失疏。此志艺文不列书目,征引亦不标其出处,皆属清初志乘之通病。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②二十一卷。清冯煦修,魏家骅等纂,张德霈续纂。冯煦,字梦华,江苏金坛人,光绪十二年探花,二十一年(1895)来任凤阳府知府。魏家骅,江苏上元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凤阳府旧志,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耿继志始纂修,至冯煦来已二百六十余年,于是创议重修,设局于淮南书院,延魏家骅等主其事,始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越六年而志成,因冯煦他调,未及开锓。又三年,凤颖六泗兵备道张成勋增续冯煦志,于三十四年(1908)刊行之。为图八,首列凤阳府境全图,次列凤阳府属各邑县境图;为表六,曰晷度表、沿革表、纪事表、封爵表、秩官表、选举表;为考九,曰疆域考、山考、水考、建置考、食货考、学校考、兵制考、古迹考、艺文考;为传三,曰宦绩传、人物传、列女传,而以杂记叙录列之卷末。此志以续《康熙耿志》,故叙事始自清初,迄于光绪二十七年。此志记载较旧志为有体,标分类目,亦多合志法,沿革、纪事、秩官、选举皆用表纪,年经事纬,胪列井然。其山考仿《山海经》例,分县叙次,各先其主山,水考仿《水经注》例,以淮水为纲,群流系之。此志录用古事,必注其出处,即时人所著书,亦皆标其姓氏书目,深得著述之体。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

猜你喜欢

  • 列国志传

    见《春秋列国志传》。

  • 读礼志疑

    六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学宗程朱。著有《古文尚书考》、《困勉录》、《松阳讲义》、《

  • 纳兰词

    五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为蒙古吐默特氏,以攻占纳喇部领地,改以地名纳兰(纳喇)为姓。纳兰性德出身显贵,其父明珠深得康熙信任,官至大学士加

  • 锦官录四书臆说

    十二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十二卷,前有自序。谓臆说者,本王姚江《五经臆说》之旧名。其卷一《大学》,卷二《中庸》,卷三《论语》、《孟子》,卷四、五、六泛论仁义礼知,卷七说学,卷八说人,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

  • 诗经申义

    十卷。清吴士模撰。士模字晋望,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略于训诂考订而详于诗义引申,以《诗序》为宗,而于后世学者之说,则多取清李光地《诗所》。卷首有李兆洛序,称士模少壮嗜学,至老弥笃,沉潜于程朱,而

  • 周易明报

    三卷。清陈懋侯著。陈懋侯字伯双,福建闽县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作者认为《周易》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故作者引申其义,取《系辞》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

  • 续千文

    一卷。宋侍其良器(生卒年不详,里贯亦无考)撰。良器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军事。此书取梁周兴嗣《千字文》所遗之字,仿其体制,编为四言韵语,词采也比较可观。其孙曾刻石于浯溪,后有乾道乙酉(1165年)乡贡进

  • 满汉合璧内阁票本式样

    不分卷。是书为清内阁票拟通本式样及部本式样,亦名《丝纶》。无辑录人姓名,亦无撰刻年月。清内阁票拟本章,要求满汉字并用,是书即为求其彼此相合,将一些通行要语辑录为巾箱小本,以备票拟时用。清朝初年,即有这

  • 杜工部年谱

    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