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内外伤辨惑论

内外伤辨惑论

三卷。金李杲(1180——1251)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人称“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虽为张元素之徒,其名却出于元素之上。对中医理论贡献极大,故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撰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书。此书成于金正大八年(1231),刊于宋淳佑七年(1247)。共二万七千余字。此书发明内伤之证有类外感,对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从病因、症状、脉象、治方等方面作了详细辨别。上卷为辨别阴证和阳证、辨别脉象、辨别寒热、辨别外感八风之邪、辨别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辨别气少气盛以及劳役与中热等证的分析与鉴别共十三篇,中卷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论等;下卷为用药宜忌,附内伤用方等。李氏医论大旨以脾胃为主,故特制补中益气汤,专治饮食劳倦、感冒等。李氏取法土生金、升清降浊,得阴阳生化之旨。认为“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营卫不守,诸病由之而生。”以脾胃气虚立论,除着眼于内伤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病症的辨证论治,同时李氏亦注意内外伤的辨证。此书为李氏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元刻本,《古今正脉全书》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说文部首歌

    一卷。清冯桂芬撰。冯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段注考正》。是编乃冯氏当时课孙之作,所系音注为其孙世征补加。歌取《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用上下平韵,编成七言长古一篇。各篇原分上下之目,依上下平之次分韵,

  • 心远堂集

    二十卷。明王永积(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王永积,字稚实,一作崇岩,号蠡湖野史,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是集凡二十卷。其中文十四卷、诗六卷、末附诗余四

  • 雪堂砖录四种

    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撰录。四种为《砖志征存》一卷、《楚州城砖录》一卷、《地券征存》一卷、《恒农砖录》一卷,均为辑录砖文之著作。《砖志征存》为罗振玉所辑,其自序云:“古无志墓之文,葬时烧砖造圹,放砖上,

  • 碧琳琅馆丛书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

  • 谚说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后改名骙,字驰黄,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明诸生,入清不仕。先后从陈子龙、刘宗周学。喜音韵之学,工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

  •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

  • 庞檗子遗集

    二卷。清庞树柏(1874-1916)撰。庞树柏字檗子,号芑庵。江苏常熟人。弱冠肆业江苏师范,受知于罗振玉。诗文雅秀,填词尤工,年未及壮,骎骎迈古,后数岁,任江宁恩益、上海澄衷诸校教授,尝与吴江陈去病、

  • 经学通诰

    五卷。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奂彬、焕彬,号直山、郋园。湖南湘潭人。清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戊戌维新时期,为湖南顽固派首领之一,诋毁维新学说,排挤打击维新派。文章宗法桐城古文。是近代著

  • 天机经

    见《黄帝阴符经》。

  • 篆法偏旁正讹歌

    一卷。明李登撰。胡正言补篆。李登著有《六书指南》、《摭古遗文》,参看此二条。正言字曰从,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此歌仿史游《急就章》之例,撰为七言韵语。对于彼此相似、易于相混互讹的篆书偏旁,皆一一举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