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城语录

元城语录

三卷,附行录一卷。北宋马永卿(生卒年不详)编。马永卿字大年,扬州(今属江苏)人,曾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载,知其曾登大观三年(1109)进士。据所作《嫩真子》,知其曾官江都丞、淅川令、夏县令,又称曾官关中,但不知何官。刘安世,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宋徽宗初年,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1107-1110)中寄居永城,马永鲫方为主簿,听说刘安世学问博洽,上门求教,拜师为徒。受学一年有余,受益非浅。因追录先生之言,编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条记事,共分乡里、献书、治书、学问、新法、释氏、东坡、金陵、行己、淮南、进言、饮酒、西来、雅谑、变法、唐史、恭俭、任相、薰笼、读书、谏兵、霍光、神武、三代、人材、春秋、西汉、佛书、贤主、公孙弘、遗令、名相、居洛、取国、卜世、求教、诈伪、论诗、人品、酷吏、用兵、围棋、官制、夏至、左氏、殿试、请老、作史、六经、事君、玉堂、高帝、褒贬、论易、子弟、北归、历法、甘露、魏征、宰相、老人、谈易等六十二条。卷首有绍兴丙子(1156)八月,范阳张九成序,谓“先生(刘安世)所学所论,皆自不妄语中来,其论时事、论经史、皆考订是非,别白长短,不诡随,不雷同,不欺于心而终之以慎重。此皆不妄语之功也。”刘安世之学出于司马光,书中多有司马光之遗说,但司马光有疑孟,刘安世则笃信之,确实不盲目诡随。此书虽名语录,但颇及考证,间涉佛道学说,于治经史、育后人、研风俗、述文化等,多可参证。书中亦有偶失之处,如艺祖(宋太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于附会。安世非为妄语附会之人,当为记忆偶失。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四库全书总目》驳斥说“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辩非正理矣。又谓朱熹作《名臣言行录》,于王安石、吕惠卿等皆有所节取,独不录安世之言行。是因为安世曾上疏论程颐,又与苏东坡交好,语录中又微及程颐谏折枝事,又好谈禅学等,朱子左袒程颐,故而不是,以为门户之见。今考朱熹《名臣言行录》前后集凡引《元城语录》数条,非为一字不取。可证其书颇有价值。《元城语录》刊行后,颇具影响,明人崔铣以《宋史·艺文志》有刘安世《言行录》二卷,早佚,乃精心搜寻,拾遗补缺,辑成《行录》一卷,附于《元城语录》之后,与之并行于世。清人王崇庆参考诸书,为之注释,名之曰《元城语录解》、《行录解》,“其言之纯者,则益发挥以振开后学之志;少有未醇,亦为之辩难,使学者不昧所从。”(《元城语录解》序)。解中多所发明,间有辩证,亦能伸己见,颇为可取。清人王仁俊又搜集散失,辑有《元城语录佚文》一卷,可资参证。今传本不一,有《四库全书》、《托跋廛丛刻》、《小万卷楼》等丛书本,《惜阴轩丛书》、《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有《元城语录解》、《行录解》、《经籍佚文》收有王仁俊辑《元城语录佚文》一卷。

猜你喜欢

  • 圣祖仁皇帝圣训

    六十卷。雍正九年(1731)世宗宪皇帝(即雍正皇帝)(1723-1735)编,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亲自为此书写了序文刊布。此书分为三十二类,共有一千九百条则。从篇帙上看,为清朝各皇帝圣训之首

  • 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

    三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汉学,

  • 马融易传

    一卷。东汉马融(生平事迹见《马王易义》条)撰。有清孙堂辑本、马国翰辑本及黄奭辑本等。孙氏辑本名为《马融易传》,作一卷,载于《二十一家易注》中;马国翰辑本名为《周易马氏传》,作三卷,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

  • 调梅鼎禅师语录

    十四卷。清代释明鼎(生卒年不详)述,释宝宣等编。明鼎,俗姓冯,号粟庵,字调梅,晚年自称恬退翁。其生平事迹详见《恬退翁后录》辞条。明鼎所说,由门人宝宣所编成的《调梅鼎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

  • 参两通极

    六卷。明范守己撰。守己字介儒,号岫云,河南洧川(今河南鄢陵县一带)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曾著有《肃皇外史》四十六卷,《御龙子集》七十七卷,《郢垩集》十二卷。《参两通极》系《御龙子集》之一种,清光

  • 新刻扬州近事雨花香

    见《雨花香》。

  • 公羊穀梁春秋合编附注疏纂

    十二卷。明朱泰贞(详见《礼记意评》)撰。泰贞通《礼》经及《春秋》。该书前附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及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序》。作者认为《公羊》《穀梁》二传对孔子《春秋》的微言大义各有所阐发,如果能彼此

  • 筠清馆金文

    五卷。清吴荣光撰。吴荣光(1773-1843),字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降福建布政使。吴氏少好金石文字,积所得金文,以龚定庵精研篆

  • 学医随笔

    一卷。旧题宋魏了翁(详见《九经要义》)撰。此书仅录《内经》之语二十条,无发明创见。附录历代医师一百九十人,自上古迄于宋代,张冠李戴,谬误甚多,如将淮南子列于东汉,孟昶、唐慎微列于蜀汉,贞白先生陶弘景分

  • 味蔗轩青灯新曲二种

    一卷。清黄治(生卒年不详)撰。黄治字今樵,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本书收杂剧二种。其一是《雁书记》,共四折,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令其归降。苏武威武不屈,牧羊北海,斥责前来劝降的李陵。后苏武于雁足系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