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傅子

傅子

一卷。晋傅元(玄)(217-278)撰。傅元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孤贫,博学。曹魏时,历任弘农太守、典农校尉,封为鹑觚男。在司马晋,又历任散骑校尉、驸马都尉。曾从事编写《魏书》,对儒、道、玄学都有所批评。《傅子》一百二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崇文总目》著录为二十三篇。《七杯》,《补晋书·艺文志》著录。《相风赋》,《隋书·经籍志》著录。《傅玄集》,《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上述诸史志著录的著作,都是傅元的著作。在《晋书·傅玄传》中,对这些著作的成书有记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共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傅玄的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大部分佚失了,现仅存有《傅子》辑本和《文集》的辑本,可作为研究傅玄思想的史料。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文义完具者十二篇,曰《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文义未全者十二篇,曰《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并附录四十八条。《傅子》一书,主要宣扬儒家思想,间有道家思想。提倡正心、去私,以息欲、明制为经国立功之道,以赏罚为治国二柄,宣扬无欲与知足。阐述以异正同,因物制宜,相害而能尽用。《傅子》,一卷,清乾隆三十年(1765)《四库全书》抄本。清乾隆中武英殿本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严可均又有重定本四卷,刻入《全晋文》。叶德辉有辑本三卷,订误一卷。收入《百子全书》,民国元年(1912)鄂官书重刊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为五卷。

猜你喜欢

  • 音韵指迷

    一卷。清丁显撰。是书收录古今论字母古韵之文,而为之辨析说明。所录既有《玉篇》、神珙、毛西河等人之说,亦收录古今中外华夷朝野儒释道各家字母、鄂罗斯托忒字体、日本东文、《海国图志》字母等,并辨论诸家古韵分

  • 泰律篇 外篇

    共六卷,各三卷。明葛中选撰。中选字见尧,河西(今云南通海)人,充苑马卿。好谈音律,著《泰律篇》凡三卷。卷首有明万历焦竑及董应举二序。此书由字音以求合律,分专气音、专气声、直气声音定位等。其论专气音,谓

  • 孔方兄

    一卷。清叶承宗(生卒年不详)撰。叶承宗字奕绳,山东历城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曾任临川县尹,死于难中。著有《泺函》,其第十卷收杂剧《孔方兄》、《贾阆仙》、《十三娘笑掷神奸首》、《狗咬吕洞宾》等四

  • 脉经

    十卷。晋王叔和(生卒年不详)撰。王叔和,名熙,高平(今属山西省)人。关于王氏生平籍贯,颇有争议。王氏生活于魏晋间,早年作过游方医,曾为太医令。他曾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此书传世做出了巨大贡献。此

  • 前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字兆同,号古华,奉贤人,乾隆间进士,官辰州知府。著有《谦受堂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莅临辰阳,过桃源初游时所作。记抵沅江,舍舟而走陆路,行经桃源山下,适阴雨未散,乘

  • 放猿集

    一卷。《桐江集》一卷。《江山风月集》一卷。附《船庵词》一卷。清潘曾沂(1792-1852)撰。潘曾沂,原名遵沂,字功甫,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五应礼部试而不第。道光五

  • 圣经学规纂

    二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全书摘录四书五经中的“为学”之道,以申明作者关于“古圣学规,固不可不亟明于世矣”的观点。其中第一卷摘录了《论语》中关于学规的内容三十九条、《中庸》中关于学规的内

  • 周易述义

    十卷。清傅恒、孙嘉淦等奉敕撰,吴鼎、梁锡玙为纂修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序说。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

  • 仪礼逸经传

    二卷。元吴澄(1247-1331)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学。泰定初开经庭,吴澄为讲官。主修《英宗实录》,诏加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达数千人。

  • 四书论

    清王伊编辑。是书专辑四书题论,自唐至清凡百篇,不分卷。始于愈韩颜子不贰过论,终于阙名乡原论,系从诸家文集录出。有就一书或一篇为题者,如中庸论,二孟总论,乡党论之类;有就一人一事为题者,如舜帝无为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