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俟后编

俟后编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586),南京礼部尚书袁洪愈荐授国子监博士,辞不行,诏以所授官致仕。著有《俟后编》。此书六卷,其中经说一卷,论学一卷,论治一卷,诗文一卷,礼文疏节和便俗礼节共一卷,女诫一卷。补录一卷,是王敬臣的门人辑录的,所以其中多以先生相称,而刊本也题王敬臣所撰,此为校雠者之误。其经说卷中,论《易》之语,和王敬臣之为人颇为类似。论《尚书·洪范篇》而非《洛书》,也很有见地。论《诗》则认为三百篇为秦火之余,后人乃窜乱,是沿袭王柏之说,而不知其为谬。论《春秋》之语较为平允。其论《礼》只一条,认为王制出于史官。王敬臣主张学以立志为本,以慎独为宗。认为学者不可以单看虚明景象,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王敬臣所定《四礼》,大致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并参考于乡俗,属吕坤《四礼翼》之支流。补录一卷,颇为驳杂,如认为朱子误解格致不及阳明之说,且说朱子以后也曾自悔。又认为王守仁、陈献章均为理学之宗,王艮见道甚确。又认为庄子甚为高旷,如在圣门,则能成为曾点之流。老子比庄子更高一步等等。王敬臣之学本从于王守仁,以后才觉得其甚为虚无,便参以朱熹之学。补录所载,是为门人者过于尊崇其师,一字也不令散佚,掇拾旧论,而成此卷,但不知皆已被其师所弃矣。今传本少见。

猜你喜欢

  • 高邮王氏遗书

    七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间罗振玉编。是书所收,大半为清代王氏父子未刻稿,是罗振玉居天津时购得,并将其三世遗文编录成书。第一种为罗振玉编《高邮王氏六叶传状碑志集》六卷,有助于了解王氏家族史。其余六种为清

  • 祁阳县志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 古文尚书考

    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谥清献。平湖(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二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 上元江宁两县合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莫祥芝、甘绍盘修,汪士铎纂。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分任纂修者,皆一时地方名宿,故体例精详,文章尔雅,不愧大邦制作。叙录商例之作,陈义甚高,择言尤雅,可谓渊懿样茂矣!

  • 补小尔雅释度量衡

    一卷。清邹伯奇撰。伯奇(1819-1869)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属广东)人,诸生,尚著《读段氏注说文札记》等。是编自为文自为注,乃专补《小尔雅》“度”、“量”、“衡”诸篇之作。《小尔雅》此三篇之

  • 极没要紧

    一卷。宋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旧本题“公是先生撰”。公是先生是刘敞别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此书为刘敞弟子所记。然此说来源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载,是晁公武之语,说明晁公武时还有传本,

  • 孏窟词

    一卷。宋侯寘撰。侯寘字彦周,一字谦之,东武(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均不详)。绍兴时以直学士知建康。所交多数是当时名流,著有《孏窟词》。其词婉约娴雅,却无酒楼歌馆秾丽艳冶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诸家中

  • 十二笑

    十二卷(残)。题“墨憨斋主人新编”,“亦卧庐生评,天许闲人校”。墨憨斋主人为冯梦龙别号,而此书编撰者非冯梦龙,系别人伪托而自重,其真实姓名不知。成书年代在冯梦龙之后不远,明末清初之时。该书为白话短篇小

  • 岁寒堂诗话

    二卷。宋张戒撰。张戒,字不详,正平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135)四月因赵鼎荐,得召对,授国子监丞。绍兴八年(1138)以兵部员外郎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司农少卿,旋坐疏留赵鼎改外任。后以佐宣教郎主管

  • 山居新语

    四卷。元杨瑀撰。生卒年不详。杨瑀字元诚,杭州人。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后官至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书后有作者自序,称此书是其归老山中以后所作,故名《山居新语》。内容比较庞杂,凡朝廷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