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条辨附本草钞或问痉书

伤寒论条辨附本草钞或问痉书

伤寒论条辨》八卷,《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明方有执(1523-1593)撰。方有执字仲行,歙县(今属安徽)人。因两次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惊风殇子,故发愤学医,致力于医学研究。推崇张仲景,精研《伤寒论》数十载。方氏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经王叔和的编次,已有所改移;金代成无己注释时,又多所窜乱,使得后世医者以此为不全之书,置而不习,或沿袭两家之误,更造成失真。于是方氏竭二十余年心力,考求《伤寒论》作者的原意,寻求端绪,重新排比原文,重新编次,逐条考订,故书称“条辨”。后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书成于万历二十年(1592)。共十五万八千字。先以图说,解释六经分证表里关系。卷一至卷五论述六经病证治;卷六为风湿杂病及霍乱、阴阳易差、瘥后劳复病;卷七为辨脉、平脉痉湿暍等;卷八为可汗吐下与不可汗吐下。方氏首倡《伤寒论》错简说,推断宋本《伤寒论》卷一的“评脉法”、“辨脉法”、“伤寒例”诸篇,与卷七至卷十中的“汗吐下”、“诸可诸不可”等篇均为王叔和之言论,非张仲景原作,应加以删削。又认为评脉、辨脉法可羽翼仲景原论,故放在篇末。他调整了篇目,重新排文,订为经十一篇,法三百九十条,方一百一十三条,希图恢复仲景原书旧貌。方氏以为“古今治伤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其书(《伤寒论》)为诸方之祖。”十分重视《伤寒论》之书,为发展仲景之学,著为此书。而仲景《伤寒论》一书经方氏整理编次后,较为系统,重点突出,成为《伤寒论》的另一本,初学者易于掌握。方氏为《伤寒论》研究之重订错简派开山人物,所论虽有偏颇,然对《伤寒论》学习研究尚多裨益,为研究《伤寒论》的重要文献。书后所附《痉书》,方氏自称是由于“儿女遭惊风历殇者五,厄苦惨痛”的遭遇而发志著述的,颇有心得。故其在《或问》中称:“用药如用兵,兵非可玩之器”,要用之得当,方可取效,又说:“太阳一经,犹边疆也。风也,寒也,风寒俱有也。三病犹三寇,方其犯边之初,南北东西各随所犯,”“御之当各明辨其方法,是故桂枝、麻黄用之在各当其可。”足见其富有临床体会。方氏的学说对后世影响颇大,其后的喻昌、张其《本草钞》为方氏取仲景《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中所用九十一种药物,加以诠释说明。所引《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书中原文用大字抄录,下用小字注释,论述其功效、主治、相恶、相反、炮制、应用等内容,多为名家之说及方氏心得。方氏的学说对后世影响颇大。此书为后世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有歙县灵山方氏家刻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汉阳府忠节录

    不分卷。清末严昉(生卒年不详)修撰,李国宾、王粹忠纂辑。昉字湘生,滇南(今云南省)人,同治八年(1869年)出任汉阳知府。太平天国军曾三次攻陷武议,当时文武官吏男女绅耆,死事之烈,为各省之冠。该书记因

  • 伤寒明理论

    三卷。金成无己(见《注解伤寒论》)撰。该书成于《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 明宫史

    五卷。明刘若愚(1541-?)撰。若愚,明神宗万历年间太监,“善书、好学、有文”(《明史》)。魏忠贤心腹李永贞当权时,派刘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魏忠贤事败,刘被御史杨维垣弹劾,充孝陵净军。后因高攀

  • 龙溪语录

    八卷。明王畿撰。王畿生平详见《龙溪全集》(辞目)。此编虽名称语录,实际上是王畿的文集。共八卷。前有李贽序,称“龙溪集钞”,盖又经李贽所品定。应为王、李二人合以成此书。王畿受业于王守仁之门,虽从守仁良知

  • 清芬阁小草附词

    清鲍苹香撰。鲍苹香,生卒年不详,字幼蓉,历阳(今安徽和县)人。清代词人。此书共收诗一卷、词一卷,分别装订成三册。书前有鲍苹香于光绪十九年(1893)自己所作序言,从中可知此书当刊于光绪年间。

  • 潜江县志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

  • 厌次琐谈

    一卷。明刘世伟(生卒年不详)撰。刘世伟,字宗周,阳信(今山东省阳信县)人。明嘉靖中官宁州同知。此书杂取古人说部而加以评论,其见识颇浅,甚至载有一些如宋江诱柴进为盗之事等俚俗附会之说。书末附有《谈后》二

  • 四声等子

    一卷。作者和成书年代尚无确考。元熊泽民《切韵指南序》云:“古有《四声等子》,为流传之正宗。”熊序写于至元丙子(1336年),既然是“古有”,则《四声等子》可能产生于元代以前;《四声等子序》有“近以《龙

  • 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

    二十卷。元严毅(生卒年不详)撰。严毅字子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平不详。唯卷首有后至元庚辰张复序,知为元人。其书体例与《韵府群玉》一书相近。本书更为简略。每字之下首列活套。次为体字。体字如东字,下

  • 雅述

    二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王廷相博学好议论,对哲学、自然科学较有研究。平生有关哲学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雅述》、《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