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庵遗书

乐庵遗书

四卷。南宋李衡(1100-1178)撰。李衡字彦平,号乐庵,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授吴江主簿,后知溧阳县。隆兴二年(1164)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知婺州、侍御史等职,因论奏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权事被罢职。后定居昆山,聚书愈万卷。门人龚昱在其死后,编成此书。清修《四库全书》时,见采进本有隆庆元年(1567)沈珠序,称旧本五卷,今定为四卷,旧曰《语录》,今更曰《遗书》。又称初得语录一册,不言从何而来,又说随即失去,复得郡守曹紫峰抄本等。考书中所言,大抵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心学相合,卷首有吴仁杰序,但与吴所作他书序言,笔法截然不同,如出二人之手。书中又述周必大书曰:“乐庵临行一著,实是难得,禅和子亦服他,盖寻常说时甚易,腊月三十日直是不能瞒人。此老平生跌宕,到此乃得力,可敬可羡。”亦不似周必大之语。考《宋史·李衡传》,有“临没沐浴冠巾,翛然而逝”之语。周必大闻之曰:“世谓潜心释氏,乃能达生死,衡非逃儒入墨者,而临终超然如此,殆几孔门所谓闻道者欤”。据此,清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心学信徒借上述之语,伪撰此书,托名李衡撰、龚昱编,以助“心学”之发展。是书虽为伪书,然其间所述,对于了解宋元以来思想,尤其是心学思想的发展,亦有一些帮助,不可尽废。今有《四库全书》本。又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署名李衡撰、龚昱辑,为五卷。

猜你喜欢

  • 音韵学丛书三十二种

    一百二十三卷。严式诲编。严式诲,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陕西渭南人。这套丛书首列传为司马光撰《切韵指掌图》。书分二十图,在制作体制上它与较早的《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都不尽相同。它对了解宋代语音

  • 七经纪闻

    四卷,附一卷。清管同(1780-1831)撰。管同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经学家、散文家。道光乙酉举人。姚鼐主讲钟山学院,从学,称姚门高足。乡举为侍郎陈用光所拔。同县邓廷桢为安徽巡抚时,延请管

  • 蓝户部集

    二十六卷。清蓝千秋(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蓝千秋,字长青,一作长清,号石,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千秋以诸生荐授国子监学正,官至盛京户部员外郎。集中诗四卷,文二十二卷。然其诗文皆

  • 春秋析疑

    二卷。清刘景伯(详见《春秋提纲》)撰。该书是作者所著《枕经堂文集》中的一种。全书分上下二卷。原为十六卷,该书是其选本,共九十篇。不尽释《春秋》全经,只就其中的疑义分别分析,标经文为题目,间或在下面附注

  • 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

    十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廖平是清末著名思想家、经学家,一生学术观点经过六次变化。该书又名《公羊春秋补正》、《公羊补正》,共十一卷,卷首又有《凡例》及《国说》一卷,成书于光绪戊子(1888

  • 北梦琐言

    二十卷。宋孙光宪(约900-968)撰。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孙光宪本为农家子,好读书,性嗜藏书,常手自抄写,聚书数千卷。后唐时为陵州判官,旋依荆南高季兴为从事,后劝

  • 地理玉函纂要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

  • 十三经音略

    十二卷。清周春撰。周春生平见“尔雅补注”。本书主要是对《十三经》文字辨析音读。主要内容有:(1)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2)据音辨物,究其形状;(3)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4)辨别音同

  • 齐诗翼氏学疏证

    二卷。清代陈乔枞撰。齐诗由辕固生传至夏侯始昌,开始被用来推演阴阳、预言灾祸。再传给翼奉。翼奉学说如同由田何三传到孟喜后的《易》学一样,成为阴阳术之一。齐诗除用来阐发儒家五性、六情等常理外,还专门以四始

  • 云峰澫益大师宗论

    十卷。清代释智旭(1599-1655)撰。智旭,俗姓钟,法号智旭,又名际明、际声,字振之、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澫益老人。少学儒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数十篇,因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