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明解缙(1369-1415)等奉敕撰。解缙,字太绅,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明洪武(1368-1398)年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主修《永乐大典》,著有《文毅集》、《春雨杂述》等。《古今列女传》
十卷。日本太宰纯(1679-1747)撰。纯字德夫,号春台,日本信州饭田人。是书命名为《古训》,纯以自纯以前之说都为古训,与清儒以汉魏之说为古训不同。故是书从汉至明诸家之说,择善采录,又引日本伊藤维桢
四卷 清管干珍(生卒年不详)撰。干珍字松干,后改名干贞,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漕运总督,被议免官。是编凡四卷,分总说一条、国风七十条、小雅三十八条、大雅十九条、
①十二卷,清蒋灿纂修。蒋灿,浙江仁和人,官徽州府通判,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两任婺源县知县。婺县有志,一修于明正德,再修于嘉靖,三修于天启,至清康熙八年(1669),已四修,距此志约三十年。蒋灿自序
四十二卷。清徐永言修,严绳孙、秦松龄纂。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学鸿儒荐召试,授翰林检讨,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中允。与秀水朱彝尊、吴江潘耒、富平李因齐称四布衣。参于修纂《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八卷。明李遂撰。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今属江西省丰城县)。嘉靖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倭寇海门时,李遂悉付平之,前后历二十余载。累擢南京参赞尚书。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由此益眷遇。
不分卷。清蒋绍宗(详见《读诗知柄》)撰。绍宗字諟庐,长白(今山东邹平)人。嘉庆年间主讲梅城书院,道光初移官郴阳。所著有《读诗知柄》二卷、《礼记通解》二卷,与《春秋见心》合刻为《諟庐经说》行于世。该书即
五卷。《续集》五卷。清郑文炳(生卒年不详)编。郑文炳,字慕斯,莆田(今福建)人,约雍正、乾隆年间人。文炳少有志操,探性命之学,作《正学论要》,有孝名。补弟子员,入鳌峰书院,从蔡世远学。两举孝廉,皆不就
四卷。清张锡纶撰。张锡纶,字念黻,直隶安肃人。同治三年(1864年),署淄川县知县。是书杂记僧格林沁率兵平定淄川刘得佩起兵反清事,及锡龄办理善后事宜。此书系作者据亲身经历之事撰成,史料价值较高,书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