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上中下三卷。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求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转入正文后又说:“却说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由此可知,“前集”的内容是说孙膑与庞涓斗智的。孙楷第和胡士莹推测,已佚失的“前集”题名可能是《全相平话孙庞斗智七国春秋前集》。今存明代小说题“吴门啸客”的《孙庞斗智演义》(又名《前七国志》)可能就是据《七国春秋前集》敷演而成的。本书卷上记齐燕交战,燕昭王拜乐毅为帅。卷中记乐毅破齐,孙膑、田单复齐。卷下记孙膑、乐毅之师鬼谷子、黄伯杨之间的斗法。书中所述之事多与史实不符。历史上乐毅伐齐,复齐者实为田单而非孙膑,但此书却演成以孙膑为主,田单只在火牛阵破燕时发挥作用,还说成是遵孙膑之命。所叙乐毅与孙膑的斗法,双方师傅下山助战,还有鬼谷先生大破迷魂阵等情节,充满神怪荒诞色彩,比《武王伐纣平话》尤为浓厚。述事文字简略。书中较多保留了“言者是谁”、“看胜负如何”一类说话人用语,场景结构、故事连结等都保留了“说话”的原始面貌,很接近讲史艺人所用的底本,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及“说话”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宋元平话集》本。

猜你喜欢

  • 国朝全闽诗录

    三十二卷。清郑杰(生卒年不详)编辑。郑杰,字人杰,又字昌英,约乾隆、嘉庆年间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间贡生。喜藏书,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国朝全闽诗录》简称《闽诗录》,系郑氏在藏书之闲暇辑成。其

  • 东里全集

    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历官至左谕德;成祖北巡,

  • 春泉闻见录

    四卷。清刘寿眉撰。刘寿眉字春泉,顺天宝坻(今天津宝坻)人,生卒年不详,约清中叶在世。《春泉闻见录》为笔记,如书名所示,杂记作者闻见之事。作者之父曾在昆山、宁海等地为官,他随去父任所,故对江浙间琐闻记载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

  • 政和圣济总录

    见《圣济总录》。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

  • 养志居仅存稿经说

    八卷,经遗说一卷。清陈宗起(1798-1832)撰。宗起字敬庭,号叔度,江苏丹徒(今镇江)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卒年仅三十五岁。除本书外,还著有《养志居文集》。本书兼采汉宋之说,没有门户之见,时或著明自

  • 明书汇石

    四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生平见《晚香堂苏帖》。姚学经平生刻帖众多,为后世学者留下许多宝贵书学资料,但姚氏劣于精鉴,故刻帖中伪赝书迹甚多。此《明人汇石》则稍佳,伪帖较少,却于各书家之前,冠以大隶字之名

  • 史记琐琐

    二卷。明郝敬撰。,敬曾著《周易正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录其《山草堂集》。但卷数不详,亦未见全文。《史记琐琐》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对《史记》疑义略为考正、训释,但多有臆撰,缺乏根据,不足信。

  • 理学辨

    一卷。清代王庭撰。王庭字言远,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作者据宋、明诸儒家学说互有得失的状况,撰写本书进行论辨,中心是反对程朱一派理学,认为周敦颐“无极”等学说、程子“性即理”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