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一片石

一片石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书生薛天目乘船来到江西南昌的隆兴观塘,在一座酒楼内坐下,时值夏初,凭窗远眺引起沧桑之感,想起二百年前的明代宁王朱宸濠,因谋反而遭殄灭,而他的妻子娄妃却富有才智,死得节烈,可惜她的遗骸,不知葬在何处。想到这,便在墙上题诗二首,以示悼念。题完,便伏案而卧。这时娄妃的灵魂在一派仙乐中来到酒楼,此刻她因听到下界有人提到她的名字,又在酒楼题诗,前来一看,凄然有感,便向梦中的薛生指示残存的墓址,以供寻访。薛生醒来,梦中所闻,宛然在耳。于是便四处寻访,通过当地管文物的官员,寻得娄妃古冢在上饶两漕仓界墙之中。布政司篯继铿为娄妃树碑修墓,亲自到坟前祭奠。薛天目闻此盛举,便来拜谒。他见了篯大人,盛称其彰微阐幽之功,并说自己题了两首诗,以表寸心。篯大人读后不禁夸奖说:“此古人神弦曲之遗也!”天上的娄妃受到人间的祭奠,感激异常。但觉当年草草殡葬,无文志墓,深为抱憾。借当日端午节,她在南昌滕王阁特地摆下酒筵,邀请仙人吴彩鸾与麻姑前来观赏赣江上的龙舟竞渡,顺便请麻姑撰写墓志,吴彩鸾书丹刻石。二人欣然答应,一时间锦字云笺,令人称绝。席终人散,仙人们翩然而去。此剧后作者又作《第二碑》(又名《后一片石》),此剧情节简单,想象丰富,使此剧呈现了既见有真实性也具有浪漫性的风格。作者使史实与幻想得到初步结合,让娄妃灵魂托梦与薛生,以娄妃墓作为故事核心(墓确实存在),为全剧奠定了主体。颇能令人赏心悦目。《一片石》剧有《藏园九种曲》本、《红雪楼九种曲》本、1923年上海朝记书庄影印本。《第二碑》剧有乾隆间蒋氏藏园刊本、藏园重刊本、坊刻本、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历体略

    三卷。明王英明(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

  • 静庵诗文草

    八卷。清梁韵书撰。梁韵书,生卒年不详,字蓉函,福建长乐人,太常卿梁上国第三女,侯官副贡生许濂之妻。善长绘画,工于琴艺,精通诗词,尤其喜爱乐府诗词。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白石词集

    一卷。宋姜夔(1155?-1221?)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波阳)人。庆元五年(1199)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又上所作《圣宋饶歌歌吹曲》十四首,诏付太常收掌,得免解试进士,不第后隐居。

  • 论世八编

    十二卷,清华庆远撰。华庆远,无锡人。该书辑前人论古之说,按时代区分。卷首有四篇自序,初序作于崇桢十三年(1640),再序作于崇桢十七年(1644),三序写作年代是顺治六年(1649),四序为康熙八年(

  • 论语发隐

    一卷。孟子发隐一卷。清杨文会(1837-1911)撰。文会字仁山,江苏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年治儒学,就《论语》、《孟子》二书详加阐发,但仅有识标,属稿未竟。间或有批于原书上幅者,其弟子撮录成是书。

  •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

  • 尚书说

    七卷。宋黄度(?-1213)撰。度字文叔,号遂初,两浙路新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政治家、经学家。绍兴间进士,宁宗时为御史,尝劾韩侂胄误国,又劾内侍杨舜卿、陈源,又奏吴曦必反,有直名,累官礼部尚书、龙

  • 续金石录

    不分卷。清叶万撰。叶万,字石君,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卷首载有汪士鋐、何焯、顾有典同校名氏。本书著录金石文字,采用洪适《隶释》之体例,多载全文,并注缺字之数、行列之式。其所载古碑,较《金薤琳琅》诸书,

  • 秦汉文脍

    五卷。明陈继儒(1558-1630)(生平详见《古文品外录》。)编。此书杂选秦、汉之文,如《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皆不标本书之名。又如留侯《致四皓定太子》、霍光《废昌邑》、李陵《降敌始末》

  • 大邑县志

    二十卷,清赵霦纂修。赵霦,安徽太平县人,附贡,曾任大邑县知县。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官私典籍,荡然无存。乾隆初,县令宋载搜遗捐坠,荟萃成书。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大邑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