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嵬山割地划界

黄嵬山割地划界

宋辽边界纠纷事件。庆历“增币”后,辽继续恃强争界,不断在河北、河东二边制造事端。宋之河东与辽之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接界。宋太宗以来辽即不断越界侵耕蚕食。到神宗熙宁时实际边界已从古长城南移三十余里,至于宋朝代州黄嵬山(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西南)北麓。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辽又遗使至宋,诬称宋侵辽界,要求重新划分疆界。七月,宋廷派吕大忠、刘忱等与辽使共同勘定河东界止。辽使坚持蔚应、朔三州与河东应以分水岭土垄为界,而经双方当面案视,根本没有所谓土垄。宋使据理驳斥辽国蓄谋侵界,辽使恼羞成怒而返。次年三月,辽一面点集兵马威胁,一面再派使至宋,逼迫宋廷接受以土垄为界的条件。五月,宋再遗熟悉边界历史地理形势的沈括赴辽交涉划界事宜。辽坚持以黄嵬山天池为中心划界。双方经六次激烈争辩,沈括列举双方过去在边界所立石峰(界桩),并出示双方往来公牒等确凿证据,申明河东边界早已划定,黄嵬山天池从来在边界之南宋朝境内,据理驳斥辽国的蓄意讹诈,拒绝其索地划界的无理要求。七月,辽使又来宋威逼。神宗惶惧动摇,深怕宋辽战争再起,无法收拾,遂改派善于酬对的韩缜为特使,按辽意图,割黄嵬山以北地东西七百里予辽。

猜你喜欢

  • 大延琳起义

    辽代渤海人民的反抗斗争。圣宗即位后,不顾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连年灾荒,民生艰难,先后以冯延林、韩绍勋为东京户部使,在当地强制推行“榷酤盐”,横征暴敛。又调民伕造船运粟米至燕京(今北京

  • 福建小刀会起义

    一称“闽南起义”。福建小刀会属小刀会系统的建帮和兴化帮,为福建华侨陈庆真于道光末年在厦门所重建,属天地会支派,沿袭天地会组织、歌诀、口号、“腰凭”等,成员以小刀为标志。因陈庆真归国时“购有小刀数百柄,

  • 李悝变法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的政治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之法”。所谓“尽地力之教”,即鼓励农民“治田勤谨”, 积极生产。所谓“平籴之法”, 即丰年时,由官府以平价收购粮食;荒年时,

  • 中英会议条款

    见“中英烟台条约”。

  • 给客制

    曹魏政权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常把国家领有的屯田农民赐给世家大族,国家免除这些农民的赋税徭役。史称“给客制”。它实行于曹魏后期,西晋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的荫客制度。

  • 田银、苏伯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田银、苏伯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幽(治今北京西南)、冀(治今河北柏乡北)二州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曹操正用兵关西

  • 官修史书

    唐代以前,史书全由私人编纂,朝廷虽设史官,但大多数管天文历法,并不一定修史。盛唐之时,一改过去旧习,由官方组织人力修史。太宗时期,设置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唐代官修史书六部,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约束游学章程

    全称为《约束鼓励出洋游学生章程》。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青年学生掀起赴日留学热潮,不少留日学生倾向革命,开展各种反清活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商订颁布《约

  • 马尾海战

    亦称马江之战。中法战争中的一次海战。1884年7月15日(光绪十年闰五月二十三日)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法舰驶入中国海军基地福州马尾港。8月23日(七月三日)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