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又称 “祺祥政变”。1860年(咸丰十年)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时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翌年8月(七月)病殁,遗诏立其六岁幼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八大臣根据遗诏拥立载淳嗣位,而实际上控制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肃顺等顾命大臣对外国侵略者抱有猜忌、怀疑的态度。载淳生母“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为了独揽朝政,策动“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与八大臣争权,并暗中与深得洋人赏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诉相勾结。9月5日(八月一日)奕诉托名奔丧,从北京赶至承德,与两宫太后制定了发动宫廷政变的计划。密谋既定,奕诉便立刻返京布置。其时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以皇帝年幼为由,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即实行垂帘听政。肃顺等顾命大臣以违背祖制,痛加驳斥,暂时挫败了那拉氏的擅权阴谋。那拉氏旋即与奕訢施展阴谋,既争得了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支持,又剥夺了肃顺等人掌握的一部分兵权。10月26日(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从承德起运回京。那拉氏暗使诡计,让肃顺护送灵柩慢行,而自己却偕同钮祜禄氏和幼帝载淳,由载垣等顾命大臣扈从,间道回京。这样,八大臣就被拆散,先行的七人离开核心人物肃顺,变得群龙无首,而肃顺一人落后,又弄得孤掌难鸣。11月1日(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到达北京,当日召见奕訢和其他亲信大臣秘密部署。翌晨,突然发动政变,先将载垣、端华囚于宗人府,然后遣人至密云逮捕了肃顺。11月3日(十月一日)授奕诉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8日(六日)赐令载垣、端华自尽,并令将肃顺处死,景寿等或革职或戍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从此,那拉氏控制中国政局达四十余年之久。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就公开勾结,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因为这次政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1861年),故称之为辛酉政变。由于载淳初继位时下令明年改号“祺祥”,故这次政变又称为“祺祥政变”。政变后,载淳改元同治。

猜你喜欢

  • 大理寺

    官署名。宋承唐制,设大理寺,掌评断各地奏报案件,送审刑院复审后,同署奏请皇帝核准。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又置大理寺狱,乃兼理狱事。元丰改制,设卿一员,少卿二员,正二员,丞十员。此后历代沿置,清末设

  • 共和行政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由于实行专利和暴虐,被国人驱逐,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诸侯奉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号共和元年。一说由召公、周公临时共管朝政,号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之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

  •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后王海都建立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在世,将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分封给第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及其长子贵由先后即大汗位,窝阔台封地为中央所辖,故未

  • 藩镇割据

    唐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期,任用仆固怀恩为大将。仆固怀恩为养寇固位,表请众多安史降将为本处节度使。安史乱后,唐中央政权力量削弱,不得已而对地方势力姑息迁就,魏博(治今河北大名东北)、成德(治今河北正定)

  • 秦初为赋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 “初为赋”。即秦国开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兵赋。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隐公四年;“赋,兵(指兵器)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 江南叛乱

    隋平陈后,江南士族起兵反隋的武装叛乱。江南自东晋以降,士族地主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平陈之后,隋王朝派往江南各地的官吏,大力推行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抑制了当地的士族势力。开皇十年(公

  •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开始与封建仕途决裂。他研读了七年前在广州第二次应试时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

  • 黑水党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中浙江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黑水党”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夏,英军占领定海等地后,浙江沿海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组织。1841年10月1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定海第二次失陷,黑水党首领徐

  • 宋江起义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之一。因其曾以梁山泊(今山东东平南)为根据地,活动于黄河以北、以南广大地区,故亦称梁山泊农民起义或河朔农民起义。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以梁山泊为依托聚众起义。转战于

  • 朱一贵起义

    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朱一贵原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因受到统冶者的迫害,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迁往台湾。他在台湾联络受压迫的群众,准备起义。清统一台湾后,派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