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返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封地,与术赤后裔诸王相勾结,于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发动叛乱,建窝阔台汗国。为牵制海都,忽必烈曾册封察合台曾孙八剌为察合台汗国之汗。但八剌败于海都后,又与之结盟,海都势力更加扩大。至元七年,八刺死。至元九年,海都立八刺子笃哇为汗。二者互相勾结,在西北地区不断骚扰。至元十二年,忽必烈命右丞相安童辅佐皇子那木罕镇守西北,蒙哥子昔里吉,诸王脱脱木等随行。至元十三年夏,昔里吉与阿里不哥子药木忽儿等发动叛乱,拘系那木罕与安童等,并东犯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忽必烈急令南下攻宋的元帅伯颜北征,击败昔里吉,收复和林。诸叛王或兵败被俘,或被迫归降。至元二十一年, 那木罕、安童获释回朝。至元二十四年,乃颜之乱发生,海都连连窜扰,与之配合。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同年七月,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自知不敌,慌忙逃遁。忽必烈回大都后,命伯颜、玉昔帖木儿等先后主持西北军事,海都势力被逐出金山(即阿尔泰山)之外。成宗即位后,海都、笃哇虽几度企图卷土重来,但终为政府军所败。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海都败死。大德七年,笃哇投降。大德十年,海都子察八儿被迫归附。这场叛乱终被平息。

猜你喜欢

  • 彭普贵起义

    明初四川农民起义。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川眉县人民在彭普贵领导下起义,杀知县颜师胜,攻占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十四个州县。同年,被平羌将军右御史大夫丁玉镇压。

  • 陕西光复

    陕西是北方地区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同盟会员井勿幕等奉孙中山之命由日本返回陕西开展革命活动,次年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以新军和会党为主要联络对象。陕西哥老会势力很大,在新军中

  • 诸吕之乱

    汉初吕后死后,吕产、吕禄等发动的叛乱。刘邦死,惠帝懦弱无能,吕后临朝称制。她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规定,封其侄吕产、吕禄等为诸侯王,掌握朝政。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危, 她

  • 羌族起义

    又称西屯之役。东汉后期西北地区羌族人民的起义。羌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初,羌人内迁,汉光武帝刘秀置护羌都尉,主管羌人事务。羌人内迁,与汉人交错杂居,有利于羌人文化经济的发展,但却遭到东汉郡县官吏和

  • 王翦乞田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临行时向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乞田的故事。起初,秦王用李信言,使其带领二十万兵伐楚,结果大败;乃改用王翦言,使其带领六十万兵伐楚,始皇亲自送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行前,向秦王

  • 宋(韩林儿)

    元末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见“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 甲申易枢

    1884年 (光绪十年)清朝军机处大换班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参劾军机大臣萎靡因循,希冀朝廷“严加议处”,使之振作起来, “戴罪图功”。4月8日(三月十三日)西太后突降懿

  • 庚午事变

    隋朝大业年间发生的以佛教为掩护谋攻皇帝宫寝的事件。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初一拂晓前三刻,洛阳城中有练衣素冠者数十人,手持焚香和鲜花,自称弥勒佛,闯入建国门(皇城端门)。守门官兵皆叩首礼拜。白衣人

  • 平原之战

    山东平原义和团与清军的一次战斗。1899年9月中旬(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初、中旬)平原县杠子李庄义和团在李长水带领下,清算了教民恶霸地主李金榜。李以“抢案”报官,县令蒋楷拘捕团民六人,捕役趁机敲诈勒索。李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