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海兰泡原名孟家屯,位于黑龙江瑷珲县黑河镇对岸,本是中国的一村子。1858年(咸丰八年) 《瑷珲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割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 (意为“报喜城”),此地世代祖居的中国人成为侨民。1900年(光绪廿六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在派军队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京津的同时,大规模出兵侵入东北三省。7月15日(六月十九日)俄军封锁黑龙江,违背送中国居民过江的许诺,扣留全部船只,不准中国居民过江,当晚逮捕城内和附近村庄的中国人,洗劫中国居民住宅和商店,抵抗者立遭杀害。从17日至21日(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沙俄阿穆尔地方军政当局先将中国居民驱赶到黑龙江边,然后用鞭抽、刀刺、斧砍、枪击,进行野蛮屠杀,杀害中国居民六、七千人。海兰泡的爱国同胞心向祖国,在俄军屠刀面前,奋勇抵抗,有的赤手空拳同全副武装的俄军搏斗,直至牺牲;有的夺取敌舰驶回祖国,有的泅到对岸,又返身江左投身抢救难胞的斗争。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南岸,从两江汇合口起至霍尔莫勒村对岸止,南北一百五十华里,东西七十华里,土地肥沃, “富甲全省”。历史上曾有六十四个中国居民的村屯,遂习称为六十四屯。按《瑷珲条约》规定,中国居民不仅有权在此“永远居住”,而且中国政府对这里也享有永久管辖权。海兰泡大屠杀后,从7月16日至7月21日(六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五日)六天之内,江东六十四屯全部被俄军抢劫和烧毁,居民被驱入江中溺死者七千余人。补丁屯等二十八屯同胞各“聚一火屋中,焚毙无算”。江东六十四屯居民面对沙俄武装侵略,自动起来进行自卫。在卜尔多战役中,配合清军。袭击了俄军哨所,歼敌百余名,焚毁火药库一庄,为江东六十四屯同胞渡江争取了时间。俄军血洗江东六十四屯后,悍然宣布江东六十四屯已归俄国当局管辖,凡离开俄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结雅(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他们的土地将交给俄国殖民者,供其使用。中国人民辛勤开发的这块土地永远地被俄国霸占了。但这里的中国人民却从未停止反抗斗争。

猜你喜欢

  • 柳条边

    清初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清入关后,把东北视为祖居圣地,列为禁区。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其最早的根据地。清初,关内斗争形势复杂,阶级矛

  • 袁世凯东山再起

    1908年11月(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死去,宣统即位,摄政王载沣以“回籍养疴”为名将袁世凯逐出朝廷。袁世凯虽被罢官,但仍实际掌握着北洋军阀集团,并在朝中遍布党羽耳目,时刻注视政局变

  • 投充

    清入关后强迫汉人充当旗庄、旗地上封建奴仆的一种方式。清军入关后,在圈占土地的基础上,皇室、王公和八旗官员纷纷建立“旗庄”。这些旗庄、旗地主要靠从辽东迁来的“庄丁”进行生产。此外,为了补充旗庄上的劳动人

  • 战国

    时代名。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时称“战国”。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正式定为时代名。战国时的各大国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文

  • 汉阳铁厂

    清末最早的新式冶金企业。1889年(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建炼铁厂。同年,张调任湖广总督,以督办修筑芦汉铁路需要为由,奏准设立炼铁厂,次年遂将筹建中的铁厂由广州移至汉阳兴建。同时勘察开采大

  • 偷袭蔡州

    唐将李愬偷袭蔡州(今河南汝南)叛将吴元济,平息淮西叛乱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参见“平定吴元济”。

  • 清太宗改制

    清太宗皇太极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的改革。皇太极继位后,在政治上加强集权, 建立起一个权力集中的强有力的政权。在军事上,为加强八旗兵的战斗力,扩大兵源和平衡满族八旗旗主、贝勒们的军事势力,创

  • 迁都洛阳

    北魏建国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平城地处塞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农业经常欠收;加之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粮食供应常感不足。平城距柔然较近,受其威胁较大,而对于经略黄淮地区,又显得悬远。平城是鲜

  • 太康失国

    启在确立夏后氏“家天下”的统治以后, “淫湎康乐”,过着淫侈的生活,背弃了民众的利益。启死后,子太康继立,仍不理民事,终日田猎游乐,他的五个兄弟也都起来争夺王位,夏王朝很快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这时,夷

  • 交通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反动官僚政客集团,其首领为梁士诒。清朝末年,梁任邮传部铁路局局长,把持交通事业,1908年,以交通款项成立交通银行。辛亥革命后,梁先后在袁世凯政府任总统秘书长及交通、财政总长,积极拥